赏析三:
韩愈的《论佛骨表》是一篇充满正气的名篇。文章中提到了皇帝命令僧人们迎接佛骨,并且亲自观看,将其带入宫中,还命令各寺庙轮流供养。这种行为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和愤怒,他们纷纷烧香烧指,解衣散钱,仿效僧人们的行为,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生计。韩愈认为,如果不加以禁止,这种风气将会蔓延到各个寺庙,甚至会有人为了供养佛骨而断骨殉身。这种行为不仅伤风败俗,也会引起他人的嘲笑,是一件严重的事情。
这首诗和这篇文章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前两联写了“左遣”的情景,文笔流畅,意境流转。作者提到“贬”是因为他的奏章,而奏章的本意是为了国家“除弊”,可见“贬”并不是他的罪过。然而,他的奏章刚刚上奏,就被贬到了八千里之外,处罚之严厉可见一斑。而“九重天”虽然高远,却并不明亮,这也是作者言外之意。第三句则表达了作者依然想要为国家除去弊端的决心,显示出他并没有因受到严厉的谴责而动摇。这种刚正不屈的风骨令人敬佩。
通过对比“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圣明”与“衰朽”、“欲……除弊事”与“肯……惜残年”,文章扩大了诗的内涵,加深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力,也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象的严重性。
总的来说,韩愈的《论佛骨表》是一篇充满正气的名篇,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自己遭遇的叙述,展现了作者的坚定和正直。这篇文章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引起了读者对社会风气的思考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