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
《应科目时与人书》是韩愈在贞元九年写给别人的一封信,目的是希望对方能帮他宣传,扩大他的声誉。这封信通过生动贴切的比喻,巧妙地表达了韩愈的处境、心理状态、要求以及对方的身份作用。
整篇信文气势充沛,富于变化。韩愈通过比喻将自己比作一只鸟,表示自己在科考中的困境和无助感。他说自己像一只鸟被困在笼子里,希望对方能够像鸟儿的主人一样,给予他一些帮助和支持。这种比喻生动形象,让人能够更好地理解韩愈的心情和期望。
此外,韩愈还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要求。他希望对方能够帮他宣传,扩大他的声誉。他用“鸣”来比喻自己的声音,希望对方能够帮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才华和成就。这种要求既直接又委婉,显示了韩愈对自己的自信和渴望得到认可的渴望。
最后,韩愈巧妙地揭示了对方的身份作用。他将对方比作鸟儿的主人,表示对方在科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他希望对方能够帮助他,扩大他的声誉,这也暗示了对方在科考中的权威和影响力。通过这种揭示,韩愈巧妙地将自己的要求与对方的身份联系起来,增加了说服力和可信度。
总的来说,韩愈在《应科目时与人书》中通过生动贴切的比喻,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处境、心理状态、要求以及对方的身份作用。全文气势充沛,富于变化,分寸掌握得好。这封信展示了韩愈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己的自信和对他人的期望。
诗文: 月日,愈再拜:天地之滨,大江之濆,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匹俦也。
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
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獱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然是物也,负其异於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
阁下其亦怜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