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805年(永贞元年)。两年前的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关中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大旱,导致饥荒,人们饿殍遍地。面对这一情况,韩愈勇敢地上书皇帝,请求减轻百姓的负担,但这一举动触犯了唐德宗及其权贵,结果被贬为阳山令。
然而,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宪宗登基后,又提出了大赦的议案。韩愈被任命为法曹参军,需要前往江陵府履新。在途中,他经过了衡山,这时他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看出,韩愈是一个有勇气和正义感的人。他不畏权贵,敢于为百姓发声,请求减轻他们的负担。尽管他因此被贬为阳山令,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这首诗也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整个创作背景为这首诗增添了更多的深意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