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805年(永贞元年)。两年前的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关中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大旱,导致饥荒,人们饿殍遍地。面对这一情况,韩愈勇敢地上书皇帝,请求减轻百姓的负担,但这一举动触犯了唐德宗及其权贵,结果被贬为阳山令。

然而,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宪宗登基后,又提出了大赦的议案。韩愈被任命为法曹参军,需要前往江陵府履新。在途中,他经过了衡山,这时他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看出,韩愈是一个有勇气和正义感的人。他不畏权贵,敢于为百姓发声,请求减轻他们的负担。尽管他因此被贬为阳山令,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这首诗也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整个创作背景为这首诗增添了更多的深意和情感。


诗文: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登高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