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这首诗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前四句描绘了诗人在仕途中受到压抑和愤懑的心情。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愤怒神态和行为动作,展示了内心的不平和愤懑。这一开头犹如巨石投江,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接着,诗人叙述了自己在束缚下无法实现志向和抱负的困境。对于生命短促和岁月不居的思考,使人感到焦虑和不安。整个表达采用了亢奋的语调和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
其次,中间六句是一个转折。诗人认识到在政治上无法有所作为,于是决定放弃自己的志向,辞去官职回家休息,与亲人团聚,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虽然只是简单地描写了家庭生活的场景,但与前述官场生活的苦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里描写的可能不完全是事实,也可能是诗人的想象之辞。如果仅根据这几句话,将这首诗归于诗人三十岁左右辞官时,可能过于拘泥。
然而,闲居家园只是无奈之举,并不符合作者一贯追求伸展抱负的本意,也无法真正解决他思想上的矛盾。因此,结尾的两句再次从宁静的家庭生活转为牢骚和愁怨的爆发。这两句诗表面上引用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际上将个人的失意扩大到整个历史层面,揭示了现实生活的不合理。诗的主旨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揭发和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升华。同时,诗的结尾用“孤且直”三个字具体指出了像作者这样的志士才人在社会上的困境。所谓“孤”,指的是“孤门细族”或“寒门庶族”,这是与当时统治阶级的“世家大族”相对的社会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