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六》原文赏析

  • xíng
    nán
    ·
    liù
  • [
    nán
    beǐ
    cháo
    ]
    bào
    zhào
  • duì
    àn
    néng
    shí
    jiàn
    zhù
    cháng
    tàn
  • zhàng
    shēng
    shì
    huì
    shí
    ān
    néng
    dié
    xiè
    chuī
  • zhì
    guān
    hái
    jiā
    xiū
  • cháo
    chū
    qīn
    hái
    zài
    qīn
  • nòng
    ér
    chuáng
    qián
    kàn
    zhōng
    zhī
  • shèng
    xián
    jìn
    pín
    jiàn
    kuàng
    beì
    qiě
    zhí

原文: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乐府失意哀歌行路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对着放在桌案上的美食却难以下咽,拔出宝剑对着柱子挥舞发出长长的叹息。
一个人一辈子能有多长时间,怎么能像小步走路一样失意丧气呢?
放弃官衔辞职离开,回到家中休养生息。
早上出门与家人道别,傍晚回家依然在亲人身边。
在床前与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织布机前织布。
自古以来圣贤的人都生活得贫贱,更何况像我这样清高孤寒又正直的人呢?

注释:
案:一种放食器的小几。又,案,即古“椀”(碗)字。
会:能。这句是说一个人生在世上能有多久呢?
安能:怎能。蹀躞(diéxiè叠谢):小步行走的样子。这句是说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飞呢。
弄儿:逗小孩。戏:玩耍。
孤且直:孤高并且耿直。这两句是说自古以来圣人贤者都贫困不得意,何况像我们这样孤高而耿直的人呢! 《拟行路难·其六》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诗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前四句描绘了诗人在仕途中受到压抑和愤懑的心情。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愤怒神态和行为动作,展示了内心的不平和愤懑。这一开头犹如巨石投江,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接着,诗人叙述了自己在束缚下无法实现志向和抱负的困境。对于生命短促和岁月不居的思考,使人感到焦虑和不安。整个表达采用了亢奋的语调和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

其次,中间六句是一个转折。诗人认识到在政治上无法有所作为,于是决定放弃自己的志向,辞去官职回家休息,与亲人团聚,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虽然只是简单地描写了家庭生活的场景,但与前述官场生活的苦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里描写的可能不完全是事实,也可能是诗人的想象之辞。如果仅根据这几句话,将这首诗归于诗人三十岁左右辞官时,可能过于拘泥。

然而,闲居家园只是无奈之举,并不符合作者一贯追求伸展抱负的本意,也无法真正解决他思想上的矛盾。因此,结尾的两句再次从宁静的家庭生活转为牢骚和愁怨的爆发。这两句诗表面上引用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际上将个人的失意扩大到整个历史层面,揭示了现实生活的不合理。诗的主旨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揭发和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升华。同时,诗的结尾用“孤且直”三个字具体指出了像作者这样的志士才人在社会上的困境。所谓“孤”,指的是“孤门细族”或“寒门庶族”,这是与当时统治阶级的“世家大族”相对的社会阶层。 《拟行路难·其六》鉴赏详情»

南北朝诗人鲍照的照片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一起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他的字是明远,是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长期居住在建康(今南京)。

鲍照出生于一个贫贱的家庭。后来,当临海王刘子顼镇守荆州时,鲍照被任命为前军参军。然而,刘子顼发动叛乱时,鲍照被乱兵杀害。

鲍照擅长乐府诗,他的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作品集被称为《鲍参军集》。

总结:鲍照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一起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他出生于贫贱的家庭,长期居住在建康。他擅长乐府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他在刘子顼叛乱时被乱兵杀害。他的作品集名为《鲍参军集》。

猜您喜欢

雪赋

南北朝 谢惠连

岁将暮,时既昏。
寒风积,愁云繁。
梁王不悦,游于兔园。
乃置旨酒,命宾友。
召邹生,延枚叟。
相如末至,居客之右。
俄而微霰零,密雪下。
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
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
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
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
《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
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
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
若乃玄律穷,严气升。
焦溪涸,汤谷凝。
火井灭,温泉冰。
沸潭无涌,炎风不兴。
北户墐扉,裸壤垂缯。
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
连氛累霭,揜日韬霞。
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蔼蔼浮浮,瀌瀌弈弈。
联翩飞洒,徘徊委积。
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
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
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
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
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
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
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
尔其流滴垂冰,缘溜承隅,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
至夫缤纷繁骛之貌,皓皔曒洁之仪。
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
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
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
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
对庭鹍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
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
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邹阳闻之,懑然心服。
有怀妍唱,敬接末曲。
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
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又续写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酡兮思自亲。
愿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绅。
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
歌卒。
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
顾谓枚叔,起而为乱,乱曰: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
未若兹雪,因时兴灭。
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耀不固其节。
节岂我名,洁岂我贞。
凭云升降,从风飘零。
值物赋象,任地班形。
素因遇立,污随染成。
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南北朝 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咏雪

南北朝 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从军行

南北朝 卢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登江中孤屿

南北朝 谢灵运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