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刘公干体五首·其三》原文赏析

  • xué
    liú
    gōng
    gān
    shǒu
    ·
    sān
  • [
    nán
    beǐ
    cháo
    ]
    bào
    zhào
  • fēng
    chuī
    shuò
    xuě
    qiān
    lóng
    shān
  • jūn
    yáo
    tái
    shàng
    feī
    liǎng
    yíng
    qián
  • chén
    weí
    meǐ
    dāng
    yàn
    yáng
    tiān
  • yàn
    yáng
    táo
    jié
    jiǎo
    jié
    chéng
    yán

原文: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相关标签:冬天写雪抒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北方的瑞雪被寒风吹过龙山,落到帝都。皑皑的白雪静静地积在高台上,风吹过后,雪花在殿前空中飘动飞舞。然而洁白的雪啊,在春天的阳光下也无处可躲。春天本是桃李争妍斗艳之时,哪有冰清玉洁的白雪容身之地呢?

注释:龙山:古代传说中北方的一座冰山。龙山因地处极北,天气严寒,鲍照有“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之句,后来用来咏雪。
君:国君。
瑶台:指巍峨而洁白的宫殿,美玉砌的楼台。也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
兹:这个。
晨:清晨。 《学刘公干体五首·其三》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诗以雪为喻,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和愿望。诗的结构简洁而严谨,没有多余的修饰,十分精炼。诗中的转折明显,层次分明。开头两句描写了雪从北方被风吹到帝都的景象,形象美观动人。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雪的高洁纯洁,以及作者希望在朝廷上占一席之地的愿望。然而,下面四句却突然转折,描写了春日的到来,雪失去了容身之地。整首诗通过雪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和对权贵豪门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自尊和坚持。 《学刘公干体五首·其三》赏析详情»

南北朝诗人鲍照的照片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一起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他的字是明远,是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长期居住在建康(今南京)。

鲍照出生于一个贫贱的家庭。后来,当临海王刘子顼镇守荆州时,鲍照被任命为前军参军。然而,刘子顼发动叛乱时,鲍照被乱兵杀害。

鲍照擅长乐府诗,他的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作品集被称为《鲍参军集》。

总结:鲍照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一起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他出生于贫贱的家庭,长期居住在建康。他擅长乐府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他在刘子顼叛乱时被乱兵杀害。他的作品集名为《鲍参军集》。

猜您喜欢

腊日宣诏幸上苑 / 催花诗

唐代 武则天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魏晋 陶渊明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岁暮

南北朝 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