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文人常建和王昌龄的友谊以及他们在官场和归隐之路上的不同经历。常建和王昌龄在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同时考中进士,成为宦官和好友。然而,他们在之后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归宿上却有着不同的选择。
在这首诗中,常建辞去官职后正巧经过了王昌龄入仕前的居所,即今天的安徽省含山县石门山。常建选择在这里过夜,这是他曾经的好友王昌龄隐居的地方。在这个熟悉的地方,常建被回忆所触动,他的情感被唤起,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这篇创作背景描绘了常建和王昌龄的友谊和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不同选择。常建选择了辞去官职,归隐山林,而王昌龄则选择了继续在官场上奋斗。这首诗通过常建在王昌龄曾经隐居的地方过夜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过去友谊的思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情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