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怀三首·其三的赏析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诗的解读和分析。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诗人通过“悲君”总结了前两首诗的内容,同时通过“自悲”引出了下文。诗人的妻子早逝,这让他意识到人生的有限。即使活到一百岁,时间也是有限的。诗中引用了邓攸和潘岳的典故。邓攸虽然心地善良,但终生无子,这是命运的安排。潘岳的《悼亡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意义,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和潘岳自喻,故意表现出达观无谓的态度,但实际上透露出他对于无子和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诗人从绝望中转向希望,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然而,再冷静思量后,诗人认识到这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此更加绝望。死者已经离去,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弥补。诗情逐渐转向更加悲伤,诗人无法自控,最后只能逼迫自己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向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不眠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这种痴情缠绵,哀痛欲绝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深思念和无法释怀的痛苦。


诗文: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悼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