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
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注释:
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窅冥:深暗的样子。
《遣悲怀三首·其三》译文及注释详情»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婉约派为主,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闻名于世。这组诗共三首,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这位原配妻子对元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他们的婚姻生活充满了爱与幸福。然而,原配妻子的离世给元稹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悲伤。
这首诗是元稹在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或公元822年(长庆二年)期间创作的。当时,元稹担任监察御史分务东台的职务。这个时期对于元稹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他不仅要应对政治上的压力和工作上的忙碌,还要面对妻子的离世带来的巨大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元稹写下了这组诗,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伤。
这组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稹对妻子的怀念之情。诗中充满了对逝去爱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元稹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深思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痛苦和无助。这些诗作展现了元稹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矛盾和无奈。
这组诗作品不仅展示了元稹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丈夫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这组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元稹对妻子的深深思念和对生活的矛盾情感。这些诗作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是对爱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遣悲怀三首·其三》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诗的解读和分析。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诗人通过“悲君”总结了前两首诗的内容,同时通过“自悲”引出了下文。诗人的妻子早逝,这让他意识到人生的有限。即使活到一百岁,时间也是有限的。诗中引用了邓攸和潘岳的典故。邓攸虽然心地善良,但终生无子,这是命运的安排。潘岳的《悼亡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意义,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和潘岳自喻,故意表现出达观无谓的态度,但实际上透露出他对于无子和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诗人从绝望中转向希望,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然而,再冷静思量后,诗人认识到这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此更加绝望。死者已经离去,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弥补。诗情逐渐转向更加悲伤,诗人无法自控,最后只能逼迫自己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向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不眠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这种痴情缠绵,哀痛欲绝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深思念和无法释怀的痛苦。 《遣悲怀三首·其三》赏析详情»
元稹(779年-831年)是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间的诗人,字微之,别字威明,出生于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是元宽,母亲是郑氏。元稹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的十四世孙。
在早年,元稹与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致力于创作新的乐府诗。乐府是一种古代的民歌体裁,元稹和白居易试图通过创新和改革,使乐府诗重新焕发活力。
元稹的诗歌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涉及爱情、离别、人生哲理等主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流畅,被誉为“元白”,与白居易并称。
元稹的生平和事迹还有待进一步补充。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