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早晨的镜子里,我欣赏着你留下的残妆,钗环插满了你的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你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地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着你在妆台前梳头。
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注释:
篸(zān):古同“簪”,一种发饰。
须臾(yú):片刻,很短的时间。
散漫:慢慢的,悠闲的。
慵(yōng):懒惰,懒散。
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吉了(liǎo):又称秦吉了,八哥。
嫩麴(qū):酒曲一样的嫩色。
纰(pī)缦(màn):指经纬稀疏的披帛。
曾经沧海难为水: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
除却巫山不是云: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取次:随便,草率地。
缘:因为,为了。
发:开放。
白人:皮肤洁白的人。诗中指亡妻。
《离思五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元稹的离思五首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的。这些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韦丛20岁时嫁给了元稹,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然而,7年后韦丛病逝,这对夫妻被无情地分离。韦丛去世后,元稹写了许多悼亡之作,表达了他对韦丛的忠贞和深深的怀念之情。这一组诗描绘了元稹对妻子的无尽思念和对逝去爱情的痛苦。这些诗作不仅展示了元稹的才华,也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深的爱意和对逝去爱情的无尽追忆。这些作品成为了元稹创作生涯中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感情真挚、动人心弦的经典之作。 《离思五首》创作背景详情»
价值和审美价值。
这篇赏析主要分析了元稹的两首诗《其一》和《其二》。首先,赏析介绍了《其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思念情人的情态,通过描写情人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展示了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接着,赏析提到《其二》这首诗通过描绘碧山清泉和万树桃花的环境,以及闺中“画眉”故事,展示了美艳绝伦的仙姝和深曲对比的情态。赏析还指出,这两首诗通过画面和声音的结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绝佳艺术效果。
赏析最后指出,这两首诗都具有深长思念和回忆的情感,通过描写细节和对比,展示了情人的美丽和情态。同时,这些描写也引导读者走向真善美的诗境,具有普遍的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通过分析元稹的两首诗,展示了诗人对情人的思念和回忆,以及描绘美丽和情态的艺术手法。同时,赏析也强调了这些诗歌作品所具有的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离思五首》赏析详情»
元稹(779年-831年)是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间的诗人,字微之,别字威明,出生于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是元宽,母亲是郑氏。元稹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的十四世孙。
在早年,元稹与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致力于创作新的乐府诗。乐府是一种古代的民歌体裁,元稹和白居易试图通过创新和改革,使乐府诗重新焕发活力。
元稹的诗歌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涉及爱情、离别、人生哲理等主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流畅,被誉为“元白”,与白居易并称。
元稹的生平和事迹还有待进一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