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在南山上,高大的树木林立,树下没有可以休息的阴凉之处。汉江之上有一位游女,我想去追求她是不可能的。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汉江水流湍急,宽广无边,想要渡过是不可能的。江水流淌缓慢而漫长,乘坐木筏渡过也是不可能的。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柴草丛生,错杂地生长着,我用刀割下那些荆条。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匹。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汉江水流湍急,宽广无边,想要渡过是不可能的。江水流淌缓慢而漫长,乘坐木筏渡过也是不可能的。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
柴草丛生,错杂地生长着,我用刀割下那些蒌蒿。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小马驹。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汉江水流湍急,宽广无边,想要渡过是不可能的。江水流淌缓慢而漫长,乘坐木筏渡过也是不可能的。
注释:
乔木:高大的树木。
休:息也。指高木无荫,不能休息。息:此处《韩诗》所载版本作“思”,语助词,与下文“思”同。
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
游女:汉水之神,或谓游玩的女子。
江:江水,即长江。
永:水流长也。
方:桴,筏。此处用作动词,意谓坐木筏渡江。
翘翘(qiáo):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或以为指高出貌。
错薪:丛杂的柴草。古代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为兴。
刈(yì):割。楚:灌木名,即牡荆。
归:嫁也。
秣(mò):喂马。
蒌(lóu):蒌蒿,也叫白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驹(jū):小马。
《汉广》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在那个时代,研究《诗经》的三家学派认为,周文王曾经文明化了江汉之间的广大地域。在这片土地上,女性们都具备着贞石守之德,因此诗人们便创作了这首诗歌,以乔木、神女和江汉为比喻,赞美那里的美丽女子。这首诗歌表达了对这片地域的赞美和对当地女性的美德的赞扬。尽管具体的创作时间不详,但这首诗歌在西汉时期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并成为了当时文人们对美丽女性的赞美之作。 《汉广》创作背景详情»
,幻想破灭,只剩下无尽的失望和无望。最后一章以“不可求思”作为结尾,再次强调了追求的无望和无法实现的悲伤。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苦恋。通过描绘劳动过程和痴情的幻境,诗人巧妙地展现了青年樵夫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的起兴之句和叠咏结构,使整首诗具有层次感和连贯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诗人通过对失望和幻想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追求爱情的无望和痛苦。
《国风·周南·汉广》是一首充满悲伤和思念的情歌,通过对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美丽姑娘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苦恋。诗中的起兴之句和叠咏结构,使整首诗具有层次感和连贯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诗人通过对失望和幻想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追求爱情的无望和痛苦。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受到了深深的悲伤和无尽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