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子二首》原文赏析

  • cǎi
    lián
    èr
    shǒu
  • [
    táng
    dài
    ]
    huáng
    sōng
  • hàn
    dàn
    xiāng
    lián
    shí
    qǐng
    beī
    xiǎo
    tān
    cǎi
    lián
    chí
  • wǎn
    lái
    nòng
    shuǐ
    chuán
    tóu
    shī
    湿
    gēng
    tuō
    hóng
    qún
    guǒ
    ér
  • chuán
    dòng
    guāng
    yàn
    yàn
    qiū
    tān
    kàn
    nián
    shào
    xìn
    chuán
    liú
  • duān
    shuǐ
    pāo
    lián
    yáo
    beì
    rén
    zhī
    bàn
    xiū

原文: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相关标签:荷花女子爱情民歌采莲子

译文及注释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指莲花。
香连(xiāng lián):清香飘扬。
十顷(shí qǐng):古代面积单位,相当于十亩。
陂(bēi):湖泊、水塘。
小姑(xiǎo gū):年轻的姑娘。
贪戏(tān xì):贪玩、爱耍。
采莲(cǎi lián):采摘莲花。
迟(chí):延迟、晚。
晚来(wǎn lái):傍晚、夜晚。
弄水(nòng shuǐ):玩水、戏弄水。
船头(chuán tóu):船的前部。
湿(shī):潮湿、湿润。
脱(tuō):脱下、取下。
红裙(hóng qún):红色的裙子。
裹(guǒ):包裹、围绕。
鸭儿(yā ér):小鸭。
滟滟(yàn y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秋(qiū):秋天、秋季。
贪看(tān kàn):贪心地观看。
年少(nián shào):年轻的人。
信(xìn):任凭、任由。
流(liú):流动、漂流。
无端(wú duān):无缘无故、毫无原因。
隔水(gé shuǐ):隔着水。
抛(pāo):扔、抛掷。
莲子(lián zǐ):莲花的种子。
遥(yáo):远远地、遥远地。
被(bèi):被动语态的标志。
人知(rén zhī):被人知道。
半日(bàn rì):半天、一段时间。
羞(xiū):害羞、羞愧。 《采莲子二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

第一段:
在广阔的湖泊上,荷花的清香弥漫开来。年轻的姑娘贪玩爱耍,迟迟不愿离开采莲的地方。傍晚时分,她戏弄湖水,把船头弄湿了。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她脱下红裙子,将池塘中的鸭子捕捉了起来。

第二段:
小船掀起了湖面上的风景,水波相连,一片清秋的景象。年轻人陶醉在痴情之中,让小船随意漂流。竟然无缘无故地将莲子抛向了另一艘船上,可是被远处的人看见了。她害羞了好一会儿。 《采莲子二首》译文详情»

赏析

的心情,既有对自己行为的后悔,又有对他人的评判和担心。



最后一句“无端”是整首诗的关键词,也是作者对采莲女内心的最深刻描写。这两个字,既可以理解为“无缘无故”,表示采莲女的行为毫无理由,也可以理解为“无奈”,表示采莲女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奈和后悔。无论是哪种解读,都表现出采莲女内心的复杂和矛盾。



整首诗通过描写采莲女的眼神、动作和内心独白,展现了她热烈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初恋少女的羞涩心情。作者通过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莲子抛中没有、无端等形象描写和隐语双关的手法,使诗歌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浪漫情调和诗意。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采莲女的情感起伏和内心的纠结,同时也给予了读者想象的空间,使诗歌更具魅力和吸引力。

《采莲子二首》赏析详情»

金朝诗人皇甫松的照片
皇甫松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是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他的词作《醉乡日月》被收录在《新唐书·艺文志》中,共有3卷。目前仍存有他的词作20余首,可以在《花间集》和《唐五代词》中找到。关于他的事迹可以在《历代诗馀》中找到相关记录。

此外,现在还有王国维编辑的《檀栾子词》一卷,收集了皇甫松的词作。这本书可能会提供更多关于皇甫松的词作和相关信息。

猜您喜欢

王孙游

南北朝 谢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桃花

唐代 元稹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春日偶成

宋代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