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宫》原文赏析

  • chǔ
    gōng
  • [
    táng
    dài
    ]
    shāng
    yǐn
  • xiāng
    leì
    chǔ
    hún
    zhú
    hèn
    yáo
  • fēng
    shù
    yuán
    chóu
    duàn
    luó
    shān
    guǐ
    xiāng
    yāo
  • kōng
    guī
    bài
    yóu
    nán
    gēng
    kùn
    xīng
    sào
    zhāo
  • dàn
    shǐ
    使
    xiāng
    sān
    zài
    cǎi
    shuí
    cháng
    jiāo

原文: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相关标签:悼亡咏史怀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湘江像泪水一样清澈而深沉,屈原的冤魂随着波浪而去,他的怨恨永无止境。
夜晚的枫树林中,猿啼让人心痛,只有穿着菟丝藤带的山中神灵相邀。
埋在土里,身体腐烂,魂魄无法召回,更可说是葬身鱼腹了。
只要楚地后人还在,谁会可惜那喂食蛟龙用彩丝包裹的食物?

注释:
漻漻:水清澈的样子。
楚厉:指屈原,他投沼罗江而死,没有后人,没有归处,古代称为“鬼无所归则为厉”(《左传》昭公七年),也可以称为“迷魂”,即冤魂。
女萝山鬼:女萝,菟丝,一种缘物而生的藤蔓;山鬼,山中的神灵,或者说因为不是正神,所以称为“鬼”。
犹难复:与“岂易招”都指难以召回楚厉的魂魄,原因是屈子沉江后,身体腐烂了,葬身鱼腹了。
困腥臊:屈原自沉,葬身鱼腹,所以说“困腥臊”。
三户:指楚人。
彩丝:指用五彩丝线扎成的棕子。 《楚宫》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848年(大中二年),诗人由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幕返回长安的途中经过潭州(今湖南长沙)等地时所作。据注家的不同观点,对于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寓意存在不同的解释。

近人张采田认为,这首诗是专门为了吊唁屈原而作的,没有其他寓意。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楚国担任官职期间,因为政治斗争失败而被贬谪,最终选择投江自尽。他的离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悼念,成为后世文人的灵感之源。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潭州的美景和屈原的离世,表达了对屈原的深深怀念和悼念之情。诗中所描述的潭州山水秀丽、风景宜人,与屈原的离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悲伤和思念更加深刻,同时也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和对他不幸命运的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返回长安途中经过潭州时,受到屈原离世的影响,借此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悼念之情。这首诗以其深情和悲凉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楚宫》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得慰藉。末联写道:“迷魂终有慰藉”,表达了诗人对屈原迷魂的安慰和希望。虽然屈原的迷魂难以招回,但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屈原的迷魂会得到慰藉,他的不幸遭遇会得到补偿。这样的结尾给人以希望和慰藉,使整首诗具有一种回环唱叹之致。



整首诗以迷魂为主题,通过对湘江、枫树夜猿、女萝山鬼等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屈原的悲痛哀悼和对楚国统治者的谴责,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深怀念和对他不幸遭遇的痛惜。诗人通过对迷魂的描写,展现了屈原的忠诚和悲剧命运,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慨叹和对屈原的安慰与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诗人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屈原的悲剧命运。通过对湘江、枫树夜猿、女萝山鬼等景物的描写,诗人将屈原的迷魂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诗中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凄楚。



其次,诗人运用对屈原的悲痛哀悼和对楚国统治者的谴责,表达了自己对屈原的深深怀念和对他不幸遭遇的痛惜。诗中的“泪”字和“恨”字融入诗人的强烈感情,既是对屈原的悲痛哀悼,也是对楚国统治者的强烈谴责,使诗中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真挚。



最后,诗人通过对迷魂的描写,表达了对屈原的安慰与希望。诗中的末联写道:“迷魂终有慰藉”,表达了诗人对屈原迷魂的安慰和希望,给人以希望和慰藉,使整首诗具有一种回环唱叹之致。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屈原的迷魂的描写,展现了屈原的忠诚和悲剧命运,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慨叹和对屈原的安慰与希望。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屈原的悲痛哀悼,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思考。这首诗具有回环唱叹之致,艺术特点突出,是一首优秀的赋诗作品。 《楚宫》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照片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郑州荥阳,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他的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被誉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为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所以被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然而,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理解,因此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他的诗歌很受欢迎,但很少有人能够解读其中的含义。

由于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他的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中。李商隐去世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猜您喜欢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清代 纳兰性德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悼亡三首

宋代 梅尧臣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
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

悼亡诗三首

魏晋 潘安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
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
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
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
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
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
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
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