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春天像繁花一样美丽,只有在天涯才能独自欣赏到,而天涯的红日正在渐渐西斜。
美丽的黄莺啊,如果你有泪水,请为我洒向树梢顶上最后盛开的娇花。
注释:
天涯:一指此处泛指家乡以外的极远之地。
天涯:二指此处特指具体的天边。
斜:古音读xiá,今音读xié。可以读古音,也可以按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通例上读今音。
莺啼:莺鸣。宋辛弃疾《蝶恋花》词:“燕语莺啼人乍还。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啼”字语意双关啼叫和啼哭。
最高花:树梢顶上的花。也是盛开在最后的花。
《天涯》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两位学者冯浩和张采田分别编写的关于李商隐的《玉溪生年谱》的时间和地点。冯浩编写的版本是在大中九年(855年),当时李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府。而张采田编写的版本则是在大中五年(851年),当时李商隐在徐州卢弘止幕府。
这两个版本的《玉溪生年谱》都是关于李商隐的生平和经历的记录。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婉约派为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玉溪生年谱》是对他的生平进行详细记录和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
冯浩和张采田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编写了这部《玉溪生年谱》,这也反映了李商隐在不同阶段的生活和事业发展。冯浩编写的版本是在大中九年,当时李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府,这可能是他在此期间的重要经历和成就。而张采田编写的版本则是在大中五年,当时李商隐在徐州卢弘止幕府,这也可能是他在此期间的重要经历和成就。
通过这两个版本的《玉溪生年谱》,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一步欣赏和研究他的诗作。这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研究资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唐代文化。
《天涯》创作背景详情»
上的花是最难以触及的,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美好和幸福,却又无法得到。诗人对这朵“最高花”的关注和感叹,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无奈,以及对生命短暂和逝去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光和诗人的心情,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美好的短暂。诗人通过对春日和天涯的描写,将美好与悲凉、欢乐与失落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诗中的转句和结句更是通过对莺啼和最高花的描写,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深入表达出来,使整首诗更加动人。
李商隐的这首绝句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通过对春日和天涯的描写,以及对莺啼和最高花的感慨,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其中,使整首诗充满了悲凉和哀艳的氛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表现手法,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天涯》赏析详情»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郑州荥阳,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他的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被誉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为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所以被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然而,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理解,因此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他的诗歌很受欢迎,但很少有人能够解读其中的含义。
由于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他的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中。李商隐去世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