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三首》原文赏析

  • dào
    wáng
    sān
    shǒu
  • [
    sòng
    dài
    ]
    meí
    yáo
    chén
  • jié
    weí
    jīn
    shí
    nián
  • xiāng
    kàn
    yóu
    kuàng
    shì
    cháng
    juān
  • bìn
    duō
    bái
    shēn
    níng
    jiǔ
    quán
  • zhōng
    dāng
    tóng
    xué
    weì
    leì
    lián
    lián
    meǐ
    chū
    shēn
    mèng
    féng
    rén
    qiáng
    duō
  • guī
    lái
    réng
    xiàng
    shuí
  • chuāng
    lěng
    yíng
    xiāo
    cháng
    yàn
    guò
  • shì
    jiān
    zuì
    jīng
    shuǎng
    xiāo
    cóng
    lái
    yǒu
    xiū
    duǎn
    gǎn
    wèn
    cāng
    tiān
  • jiàn
    jìn
    rén
    jiān
    meǐ
    qiě
    xián
  • lìng
    zhě
    shòu
    寿
    jià
    nián
  • rěn
    lián
    chéng
    bǎo
    chén
    mái
    xiàng
    jiǔ
    quán

原文: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
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


相关标签:悼亡悲痛相思孤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们成为结发夫妻,到如今一共有十七年。
互相厮守还嫌不够,何况现在是永远失去!
我鬓发已多见斑白,这肉身还能坚持多久?
与你同穴为期不远,未死时还是涕泪涟涟。

每次出门如同梦游,逢人只能勉强应付。
归来时孤寂之感更厉害,又能向谁诉说?
长夜难眠,耳听窗中飞孤萤天空雁叫声。
世间没有比这更痛苦的,精神从此销磨。

人生寿命不齐本属自然,哪里还敢质问苍天?
见过无数人间女子,没有谁比我妻美丽贤惠。
如此让愚者寿贤者夭,为什么贤者不能延年?
不忍心我这连城宝,就这样沉埋在九泉之下!

注释:
十七年:梅尧臣与其夫人谢氏于天圣六年(1028)结婚,至庆历四年(1044)妻子去世,一共十七年。
长捐:这里指永远失去。捐,抛弃,舍弃,丢弃。
鬓(bìn):本指耳边的头发,这里代指头发。
宁:难道。
同穴:同葬
涟涟(lián):泪流不止的样子
身如梦:指精神恍惚,神志不清的状态
强意:指勉强与人寒暄周旋之意。
谁河:谁人,哪个。
孤萤:数量少的萤虫。
宵:夜晚。
精爽:指精神。
销磨:同“消磨”,逐渐消退。
譬(pì):假如。修短:寿命的长短。
假:挪借。
连城宝:价值连城的宝物,指爱妻谢氏。 《悼亡三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梅尧臣在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与妻子谢氏一同乘船返回汴京的情景。然而,在七月七日抵达高邮三沟时,谢氏却在船中离世。悲痛之下,梅尧臣写下了这三首诗,以表达对亡妻的哀思。这些诗作于同年。 《悼亡三首》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深。接下来,他写出了自己对谢氏的思念之情:“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满月是圆满的象征,而思念之情却像满月的光辉一样逐渐减少。这种比喻巧妙地表达了他对谢氏的思念之深。接着,他又写道:“明朝又一别,何日是归时。”明朝又一别,意味着他们分离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何日是归时,则表达了他对重聚的渴望之情。最后,他以“问天”作结,表达了他对命运的疑问和对谢氏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三首诗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梅尧臣对谢氏的深情厚意和对分离的痛苦之感。通过具体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他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诗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人们对爱情和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悼亡三首》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照片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是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他出生于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一个汉族家庭。宣城古称宛陵,因此他被尊称为宛陵先生。

梅尧臣初次参加科举考试时没有获得名次,后来通过荫补成为河南主簿。直到50岁时,他才在皇祐三年(1051)得到宋仁宗的召试,被赐予同进士出身的资格,并被任命为太常博士。在欧阳修的推荐下,他成为国子监的直讲,后来晋升为尚书都官员外郎。因此,他被世人称为“梅直讲”、“梅都官”。

梅尧臣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他的注释是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他还有《宛陵先生集》60卷的著作,以及《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此外,他还有两首词作传世。

梅尧臣的生平可以总结为:出生于1002年,出生地为宣州宣城(今属安徽),初试不第,后荫补河南主簿。50岁时,获得宋仁宗的召试,并被赐予同进士出身的资格,成为太常博士。在欧阳修的推荐下,他成为国子监的直讲,后来晋升为尚书都官员外郎。他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他的著作有《宛陵先生集》60卷和《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他还有两首传世词作。梅尧臣去世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暂无相关记录。

猜您喜欢

悼亡诗三首

魏晋 潘安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
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
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
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
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
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
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
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望湘人·春思

宋代 贺铸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舣,白蘋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

清代 纳兰性德

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