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使者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昆仑使者》这首诗是李贺在反对求仙主题下创作的一首诗歌。当时的唐朝宪宗李纯迷信长生不老的理念,听信并重用一些道士和方士。他希望效仿汉武帝,派遣使臣前往昆仑山,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广泛寻求珍奇异宝,以期达到长生的目的。而李贺则以借古喻今的手法创作了这首诗,实际上是对李纯的讽刺和劝解。

在这首诗中,李贺通过描绘昆仑山的神秘和壮丽,以及使者的艰险旅程,表达了对李纯追求长生的愚昧和荒谬的批评。他认为李纯的行为是对现实的逃避,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他通过诗中的描写,暗示了长生不老的追求是虚无缥缈的,是无法实现的。

李贺在诗中还通过对昆仑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他将昆仑山描绘成一个神奇的仙境,山川壮丽,花草繁茂,动物奇特。他通过这种描写,暗示了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而不是追求虚幻的长生不老。

整首诗以李贺独特的艺术手法,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通过对昆仑山的描绘和对李纯的讽刺,表达了对追求长生不老的批评和对现实生活的呼唤。这首诗既是对李纯的警示,也是对人们追求虚幻的反思,呼吁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脚踏实地,追求真实的幸福和快乐。


诗文: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
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
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


相关标签:怀古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