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使者》原文赏析

  • kūn
    shǐ
    使
    zhě
  • [
    táng
    dài
    ]
  • kūn
    shǐ
    使
    zhě
    xiāo
    mào
    líng
    yān
    shù
    shēng
    chóu
  • jīn
    pán
    lòu
    lín
    yuán
    máng
    máng
    shōu
  • lín
    beì
    shàng
    shí
    wén
    liè
    qiú
    lóng
    lín
    xià
    hóng
    zhī
    zhé
  • chù
    piān
    shāng
    wàn
    guó
    xīn
    zhōng
    tiān
    jiǔ
    gāo
    míng
    yuè

原文: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
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
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


相关标签:怀古写人

创作背景

《昆仑使者》这首诗是李贺在反对求仙主题下创作的一首诗歌。当时的唐朝宪宗李纯迷信长生不老的理念,听信并重用一些道士和方士。他希望效仿汉武帝,派遣使臣前往昆仑山,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广泛寻求珍奇异宝,以期达到长生的目的。而李贺则以借古喻今的手法创作了这首诗,实际上是对李纯的讽刺和劝解。

在这首诗中,李贺通过描绘昆仑山的神秘和壮丽,以及使者的艰险旅程,表达了对李纯追求长生的愚昧和荒谬的批评。他认为李纯的行为是对现实的逃避,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他通过诗中的描写,暗示了长生不老的追求是虚无缥缈的,是无法实现的。

李贺在诗中还通过对昆仑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他将昆仑山描绘成一个神奇的仙境,山川壮丽,花草繁茂,动物奇特。他通过这种描写,暗示了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而不是追求虚幻的长生不老。

整首诗以李贺独特的艺术手法,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通过对昆仑山的描绘和对李纯的讽刺,表达了对追求长生不老的批评和对现实生活的呼唤。这首诗既是对李纯的警示,也是对人们追求虚幻的反思,呼吁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脚踏实地,追求真实的幸福和快乐。 《昆仑使者》创作背景详情»

唐代诗人李贺的照片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汉族,出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他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朝郑王李亮的后裔。

李贺被誉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并称为唐代三李。他的诗集《昌谷集》流传至今。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受赞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抑郁感伤和焦思苦吟。他在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的职位,回到了昌谷。然而,他在27岁的年纪英年早逝。

猜您喜欢

上之回

唐代 李贺

上之回,大旗喜。
悬红云,挞凤尾。
剑匣破,舞蛟龙。
蚩尤死,鼓逢逢。
天高庆雷齐坠地。
地无惊烟海千里。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唐代 李贺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黄头郎

唐代 李贺

黄头郎,捞拢去不归。
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沙上蘼芜花,秋风已先发。
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