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地面上的小草呈现出嫩黄的暖色,尽管天空中的云朵显得灰暗,但无法阻挡春天的生机勃勃。此时飞絮迎面扑来,轻轻地从我的脸颊上滑过,仿佛在安慰我,为我送行。
我曾经说过,我要像刘邦斩白蛇所用的宝剑一样,能够有所成就,但我却一事无成,却决定要离开了。既然要走,为什么还要让我带着病弱的身体辞去官职回乡呢?难道你们真的以为我生病了吗?
注释:权璩:字大圭,唐代文学家权德舆之子。杨敬之:字茂孝,唐代文学家杨凌之子。
云昏:指云朵显得灰暗的样子。唐高适《蓟中作》:“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宫花:指从宫苑飘出的飞花,此处指柳絮或杨絮,也暗指朝廷。
汉剑:指传说中汉高祖刘邦斩白蛇所用的剑,作者自比。
何事:为何,为什么。病身:体弱多病的身体。当时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官,回到昌谷。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出城寄权璩杨敬之》诗是李贺在中唐时代入京考进士不中而归后,感慨万分,写给他的两位好友权璩和杨敬之的一首诗。李贺是当时备受瞩目的诗人,才华出众,但由于唐代应试制度的限制,他的家庭背景成为了他考进士的绊脚石。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而“晋”和“进”发音相同,根据唐代的家讳规定,李贺不得不放弃考取进士的机会,只能无奈地返回家乡。这首诗是他在离开京城后,对权璩和杨敬之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思念之情。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创作背景详情»
李贺的这首诗《出城》是他在辞官后表达自己心境的作品。诗中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和自己的失意,表达了他对前程的失望和愤慨。
诗的开头两句“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描绘了诗人离京的季节和环境。诗人在冬天离开京城,回到家乡。而此时春天已经来临,大地万物复苏,景色宜人。然而,诗人内心却充满了悲伤和痛苦。他因为考试不第而失去了仕途,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遗憾和失落。诗人选择以美景来衬托自己的痛苦,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中的“云昏”一词有着深刻的意义。首先,它可以看作是诗人内心沮丧的写照,是他心灵的外化表现。周围的春色是为了昭示其他考生的成功,而自己却失去了前进的道路。其次,“云昏”也可以理解为奸人的阻挠。在古诗中,用云来比喻奸佞是很常见的,这里也可以将春色的描绘看作是诗人对自己应有的考试成绩的自信。然而,这些美景被昏云遮蔽,一切都变得虚无,前程也变得渺茫。
诗的后两句“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表达了诗人曾经立志要像汉剑一样破屋而出,为国家建功立业。然而,为什么这个愿望没有实现,只能坐车回家,载着病弱的身体。这里的“汉剑”指的是汉高祖刘邦的剑,象征着英勇和决心。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汉剑一样勇往直前,但现实却让他感到失望和无奈。
通过这首诗,李贺表达了自己对前程的失望和愤慨。他以美景来衬托自己的痛苦,展现了辩证法在艺术上的体现。诗中的描写和意象都很深刻,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这首诗反映了李贺当时的心境,也展示了他的才华和对诗歌艺术的驾驭能力。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赏析详情»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汉族,出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他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朝郑王李亮的后裔。
李贺被誉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并称为唐代三李。他的诗集《昌谷集》流传至今。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受赞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抑郁感伤和焦思苦吟。他在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的职位,回到了昌谷。然而,他在27岁的年纪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