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养龙能手飂叔逝去匆匆不复返,如今已经没有人培养重用英贤。
寒夜里的霜雪把马棚压得坍塌,西风中骏马的脊骨已经被折断。
注释:
去:一作“死”。飂叔:相传是飂国国君飂叔安的后代,名董父,善于养龙。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豢:饲养。龙:指骏马。
栈:马棚。
《马诗二十三首·其九》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简析是关于李贺的组诗《马诗》第九首的内容。这首诗借用了飂叔豢龙的典故,批评了当时的统治者抛弃和残害贤才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埋没英才的心情的愤慨和不平。
刘辰翁认为:“赋马的诗很多,但这首诗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经过人道。”这说明李贺在这二十三首诗中都借用了马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王琦认为:“总的来说,这些诗都是根据当时所见所闻进行比喻的。虽然是写马,但最初的意思并不是马。”这两个观点都是正确的。这首诗叹息良马无法得到良好的饲养,必然会被风霜所摧折,可以说是描写物的诗歌的典范,其中的“不即不离”、“不粘不脱”可以在这首诗中明显地看到。
《马诗二十三首·其九》简析详情»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汉族,出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他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朝郑王李亮的后裔。
李贺被誉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并称为唐代三李。他的诗集《昌谷集》流传至今。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受赞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抑郁感伤和焦思苦吟。他在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的职位,回到了昌谷。然而,他在27岁的年纪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