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宜州见梅作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因为写了一篇名为《承天院塔记》的文章,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最终被除名并押送到宜州编管。这篇文章是在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冬天,黄庭坚抵达宜州的当年写成的。

黄庭坚的贬谪之路可以追溯到十年前,即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当时,黄庭坚因为一些政治上的原因被贬谪,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这十年间,黄庭坚经历了许多艰辛和磨难,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创作和追求。

在这十年的流亡生涯中,黄庭坚不断面对着政治上的打压和困境。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对文学的热爱和才华的追求。相反,他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寄托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承天院塔记》是黄庭坚在贬谪期间创作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以承天寺的塔为背景,描述了黄庭坚在流亡途中的心情和感慨。他通过对塔的描写和对自己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这篇文章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使黄庭坚的贬谪之路更加艰难。然而,黄庭坚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他在贬谪期间继续坚持写作,并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黄庭坚的贬谪经历和创作背景,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命运和情感,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动荡和变迁。黄庭坚的创作背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他的人生和作品的窗口,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欣赏他的文学成就。


诗文: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相关标签:咏物梅花抒怀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