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塞上闻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这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根据岑仲勉《唐人行第录》所载,此诗是对王之涣《凉州词》的酬和之作。

高适在边塞地区从军期间,亲身经历了边塞的艰苦和危险。他目睹了边塞士兵们的忠诚和勇敢,也感受到了边塞的荒凉和孤寂。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使他能够真实地描绘出边塞的景象和士兵们的心情。

在这首诗中,高适以酬和的方式回应了王之涣的《凉州词》。王之涣的词描绘了凉州的美景和人民的苦难,而高适则以自己在边塞的经历为基础,表达了对边塞士兵的敬佩和对边塞生活的思考。他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和士兵们的忠诚,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边塞士兵的英勇。

这首诗不仅是对王之涣的回应,也是高适对边塞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边塞的艰苦和士兵们的坚韧,同时也能够体会到高适对边塞生活的理解和敬佩。这首诗展示了高适作为一位边塞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思考,使读者对边塞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诗文: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相关标签:边塞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