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二:
样稳定。这就是魏国公的伟大之处,也是他所追求的真正荣耀。
注释二:
1. 做官做到将相:指做官做到宰相的地位。
2. 富贵而回老家:指做官发财后能够回到故乡享受富贵的生活。
3. 读书人:指受过教育的士人。
4. 苏秦:战国时期的著名外交家。
5. 朱买臣:唐代宰相,因为家境贫寒而被妻子抛弃。
6. 四匹马拉的高大的车子:指官员乘坐的豪华马车。
7. 旗帜在前开道:指官员乘坐的车队前面有人拿着旗帜引路。
8. 骑兵卫队:指官员乘坐的车队后面有骑兵护卫。
9. 平头男女:指普通百姓。
10. 魏国公:指魏忠贤,明朝朝廷的权臣。
11. 科举高榜:指通过科举考试并获得高分。
12. 显要的位置:指高级官职。
13. 德音:指声誉。
14. 仪仗大旗:指官员出行时所使用的大旗。
15. 桓圭和礼服:指官员所穿的华丽服饰。
16. 恩德遍及百姓:指官员的恩德能够惠及百姓。
17. 事迹刻入钟鼎碑石:指官员的功绩被刻在钟鼎和碑石上。
18. 传播在声乐和文章里:指官员的事迹被传颂在歌谣和文章中。
19. 鄙薄:指轻视。
20. 仁宗至和年间:指明朝仁宗至和年间。
21. 武康节度使:指魏忠贤曾担任的官职。
22. 昼锦堂:魏忠贤在相州后园建造的一座建筑。
23. 快意于感恩报仇:指满足于感激和报复。
24. 夸耀个人多誉:指吹嘘个人的荣誉。
25. 垂着衣带,拿着手板:指官员在处理重要事务时的严肃态度。
26. 泰山一样稳定:比喻官员处理事务稳定如泰山。
诗文: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
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
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
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
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