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荣木》是一首由陶渊明创作的诗歌,共分为四章,每章八句,共三十二句。诗题“荣木”并不是专写荣木,而是取诗的前两字作为篇名。整首诗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
诗中提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生苦短。陶渊明将“荣木”化为一种意象,代表人生美丽却短暂。他忧虑人生的短暂,认为即使人们“总角闻道”,若不勤奋努力,也会白首不成,这是人生的悲哀。他告诫人们,人生就像匆匆过客,最终都会憔悴、衰老、死亡;人的寿命和命运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他也自责自己曾废学而沉迷于饮酒。
从诗的第四章可以看出作者内心中充满了进取之心和追求功业的志向。“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这句话展现了陶渊明另一面孔,与人们心目中那位吟唱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者形象相距甚远。人们对陶渊明的印象通常只停留在他思想成熟后的形象,而忽略了他早期的功业之心。陶渊明早期的追求主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在那个时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大多数知识分子的梦想。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很难有人天生就能超越历史的局限,对功名荣誉不屑一顾。
诗中表达了人生短暂,只有为功名而奋斗才有意义的观点。陶渊明没有忘记儒家先师孔子的教导,他相信自己有取得功名的天赋,不管要经历多少苦难,都没有理由放弃。
总的来说,《荣木》这首诗通过描绘人生短暂和追求功名的意义,表达了作者的自强不息的追求。诗中的意象和警示给人以深思,同时也展现了陶渊明早期的追求和进取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