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的赏析

赏析
曲江的兴废与唐王朝的盛衰息息相关。杜甫在《哀江头》中通过描写曲江的荒凉景象来抒发国家残破的伤痛。而李商隐在面对甘露之变后的曲江时,也产生了类似的感慨。他的诗中融入了更浓重的悲凉时代色彩。

诗中一开始就着意渲染曲江的荒凉景象。这并不是吊古伤今的历史感慨,而是深沉的现实政治感叹。诗中提到“平时翠辇过”,指的是事变前文宗车驾出游曲江的情景。而“子夜鬼悲歌”则是事变后曲江的景象,这景象荒凉中显出凄厉,暗示了刚过去不久的那场残酷事变。在诗人的感受中,这场大事变仿佛划分了两个时代,过去的景象已成为遥远的过去,眼前面对的是黑暗、萧森且带有恐怖气氛的现实图景。诗中的“望断”和“空闻”从正反两个方面暗示了一场“天荒地变”。

接下来的几句承接了“望断”句,描述了曲江的荒凉景象。美丽的宫妃已不再来,只有曲江流水依然在寂静中流向玉殿旁的御沟。这种对比中显现出一幅荒凉冷寂的曲江图景,蕴含着无限沧桑今昔之感。文宗修缮曲江亭馆,本想恢复升平故事,但甘露事变后,曲江成为了受制家奴的幽囚,翠辇金舆也绝迹于此。这里正寓有升平不返的深沉感慨。接下来的两句“荆棘铜驼”之悲和“伤春”之感都从此生出。

第五句承接了“空闻”句。诗中使用了西晋陆机“华亭鹤唳”的典故,暗示了甘露事变期间大批朝臣惨遭宦官杀戮的情景,与前文的“鬼悲歌”相呼应。第六句承接了“望断”句与颔联。诗中使用了西晋索靖“泣铜驼”的典故,表达了对唐王朝国运将倾的忧虑。这两个典故都使用得非常精准,不仅表达了不便明言的情事,还加强了整首诗的悲剧气氛。这两句似断实连,隐含着因政治动荡而引发的国家危机。


诗文: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相关标签:叙事忧国忧民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