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原文赏析

  • jiāng
  • [
    táng
    dài
    ]
    shāng
    yǐn
  • wàng
    duàn
    píng
    shí
    cuì
    niǎn
    guò
    kōng
    wén
    guǐ
    beī
  • jīn
    fǎn
    qīng
    chéng
    diàn
    殿
    yóu
    fēn
    xià
    yuàn
  • huá
    tíng
    wén
    lǎo
    yōu
    wáng
    shì
    tóng
    tuó
  • tiān
    huāng
    biàn
    xīn
    suī
    zhé
    ruò
    shāng
    chūn
    weì
    duō

原文: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相关标签:叙事忧国忧民悲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希望看不见平时帝王的翠辇经过,只能在夜半聆听冤鬼的悲歌。
宫妃金舆不返难见到倾城色,只有曲江的流水被玉殿分波。
临死时才想念在华亭听鹤唳,老臣忧念王室命运悲泣铜驼。
经过天荒地变虽使人心摧折,若比伤春的哀恸此意不算多。

注释:
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秦为宜春苑,汉为乐游原,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称。隋文帝以曲名不正,更名芙蓉园。唐复名曲江。开元中更加疏凿,为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曲江之隑州兮,望南山之参差。”
望断:向远处望直至看不见。翠辇: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
子夜:夜半子时,半夜。又是乐府《吴声歌曲》名。悲歌:悲壮地歌唱。
金舆:帝王乘坐的车轿。倾城色: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此指嫔妃们。
玉殿:宫殿的美称。下苑:本指汉代的宜春下苑。唐时称曲江池。
华亭闻唳鹤: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铜驼:铜铸的骆驼。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
天荒地变:影响巨大而深远的巨变。指国家的沦亡。折:摧折。
伤春:为春天的逝去而悲伤。一作“阳春”。在李商隐的诗歌语汇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曾被他用来概括自己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这里特指伤时感乱,为国家的衰颓命运而忧伤。 《曲江》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长安的著名景点曲江的历史背景。在安史之乱后,曲江荒废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唐文宗希望能够恢复曲江的昔日繁荣,于835年二月派遣神策军修复曲江。十月,他还赐予百官在曲江举办盛大的宴会。然而,不久之后,甘露之变发生,唐文宗下令停止修复曲江。而李商隐的这首诗,是在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年春天创作的。 《曲江》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曲江的兴废与唐王朝的盛衰息息相关。杜甫在《哀江头》中通过描写曲江的荒凉景象来抒发国家残破的伤痛。而李商隐在面对甘露之变后的曲江时,也产生了类似的感慨。他的诗中融入了更浓重的悲凉时代色彩。

诗中一开始就着意渲染曲江的荒凉景象。这并不是吊古伤今的历史感慨,而是深沉的现实政治感叹。诗中提到“平时翠辇过”,指的是事变前文宗车驾出游曲江的情景。而“子夜鬼悲歌”则是事变后曲江的景象,这景象荒凉中显出凄厉,暗示了刚过去不久的那场残酷事变。在诗人的感受中,这场大事变仿佛划分了两个时代,过去的景象已成为遥远的过去,眼前面对的是黑暗、萧森且带有恐怖气氛的现实图景。诗中的“望断”和“空闻”从正反两个方面暗示了一场“天荒地变”。

接下来的几句承接了“望断”句,描述了曲江的荒凉景象。美丽的宫妃已不再来,只有曲江流水依然在寂静中流向玉殿旁的御沟。这种对比中显现出一幅荒凉冷寂的曲江图景,蕴含着无限沧桑今昔之感。文宗修缮曲江亭馆,本想恢复升平故事,但甘露事变后,曲江成为了受制家奴的幽囚,翠辇金舆也绝迹于此。这里正寓有升平不返的深沉感慨。接下来的两句“荆棘铜驼”之悲和“伤春”之感都从此生出。

第五句承接了“空闻”句。诗中使用了西晋陆机“华亭鹤唳”的典故,暗示了甘露事变期间大批朝臣惨遭宦官杀戮的情景,与前文的“鬼悲歌”相呼应。第六句承接了“望断”句与颔联。诗中使用了西晋索靖“泣铜驼”的典故,表达了对唐王朝国运将倾的忧虑。这两个典故都使用得非常精准,不仅表达了不便明言的情事,还加强了整首诗的悲剧气氛。这两句似断实连,隐含着因政治动荡而引发的国家危机。 《曲江》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照片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郑州荥阳,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他的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被誉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为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所以被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然而,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理解,因此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他的诗歌很受欢迎,但很少有人能够解读其中的含义。

由于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他的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中。李商隐去世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猜您喜欢

唐代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筹笔驿

唐代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瑶池

唐代 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