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鹧鸪的鉴赏

鉴赏
《闻鹧鸪》是一首以旅人听到鹧鸪啼鸣为题材的诗歌,通过描写景色和借鹧鸪声表达了旅途悲苦之情和对世途险恶的感叹。

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了夕阳西下、暮霭渐沉的傍晚时分。在这个时候,路旁的树丛中传来鹧鸪凄楚的啼鸣声,仿佛在呼喊着“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这时候,已经辛劳跋涉了一天的旅行者感到疲乏,步履艰难,而鹧鸪的呼唤声又让他更加难受。诗中的“首尽低”三字,表达了旅途悲苦之情和无可奈何的乡思。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景色和情感,营造出一种愁闷怅惘的氛围,为后两句的抒情议论起到了陪衬作用。

诗人选择了新的角度,通过反问的语气将意思翻进一层。他说现在世途险恶,好比遍地都是关隘险境,如果说“行不得”的话,那么无论往何处都行不得。然而,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在外奔波。在这种情况下,鹧鸪整日不辞辛苦地叫唤“行不得也哥哥”,这是为了谁呢?又有什么意义呢?通过这样的反问,诗人将对旅途的艰难愁苦推进到对世途的险恶崎岖的感叹,使诗的立意更加深刻。

诗中的关键句“遍地关山行不得”,含蓄地反映了清王朝封建统治下政治专横、文网森严、庶民百姓处世艰危的黑暗现实。这句话在诗中起到了转折生波的作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景色和借鹧鸪声表达了旅途悲苦之情和对世途险恶的感叹。诗人选择了新颖的角度,通过反问的语气将意思翻进一层,使诗的立意更加深刻。诗中的关键句“遍地关山行不得”反映了封建统治下的黑暗现实。这首诗在审美上具有较高的价值。


诗文: 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写鸟思乡感叹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