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吴文英的词被认为是“晦涩难懂”,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在叙写方面,他常常将时间与空间交错混杂,使得一般读者很难理解他的意思。其次,在修辞方面,他喜欢使用生僻的典故,凭借自己的直觉来修辞,导致一般读者很难理解他的意图。但是,如果仔细研读,找到入门的途径,就会发现吴文英的词在表面的“雕缋满眼”、“晦涩”、“堆砌”下,确实有一种灵气存在,并且在立意和取径上也有一份奇思壮采。
这首词的作者冯深居,字去非,南宋理宗宝祐年间曾担任宗学谕,因与当时的权臣丁大全发生冲突而被免官。他与吴文英的交往很深。因此,这首词中有很深的含义,可以从冯深居的为人和他与吴文英的交情中推测出来。禹陵是夏禹的陵墓,位于浙江绍兴县东南的会稽山附近,离吴文英的家乡很近。所以可以想象吴文英对禹陵这个古迹名胜怀有一种感情。何况夏禹是一位忧民治水、功绩卓著的先王。而南宋理宗时期则任用权佞,国家事务艰难,吴文英在与冯深居一起登上禹陵时,必然有着无尽的沧桑感慨。所以一开始就用“三千年事残鸦外”这七个字,把读者引入苍茫古远的意境。所谓“三千年”,指的是从夏禹时代到南宋理宗时代,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而“三”和“千”这两个数字,在直觉上也足以给读者一种久远无极的感觉。而在“三千年”之后又加上一个“事”字,就是说千古兴亡的故事,将会纷至沓来。而接着是“残鸦外”三个字,就“残鸦”而言,是指登临时所见到的景象。杜牧的《登乐游原》诗中有句“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这正是“残鸦”给人的感受。至于“外”字,欧阳修的《踏莎行》词中有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就这首词而言,残鸦的踪影已经在长空澹澹的尽头消失了,而三千年的往事则更在残鸦孤影之外,于是时间与空间、过去与现在就在这七个字中融为一体,给读者带来了苍凉寥漠的感觉。禹王已经不再复生,他的前功也无法寻找,就像残鸦的影子消失了一样,天地变得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