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登庐山的赏析

赏析
相得益彰。诗人通过奇瑰的笔墨,将庐山的雄伟与神奇相结合,使其更加生动有趣。诗人在登上山顶后,眺望四方,眼前的景象尽收眼底。面对中国的孤立、封锁与背叛,诗人以豪迈的眼神蔑视这一切,表达了自信与希望。诗人的豪情壮志与国家的迅速发展相互呼应,使得诗中的声音更加有力。颈联中,诗人借想象的翅膀驰骋于长江上下,展现了壮丽的景色。尾联以幽默的设问否定了桃花源的存在,强调了与世隔绝的耕田只能是幻想。庐山作为文人荟萃之地,登临歌咏之诗层出不穷,但毛泽东以他的生活、经验、才识、豪气登临高歌一曲《登庐山》,展现了他独特的诗歌才华和对国家的热爱。整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国家的自信与希望。


诗文: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相关标签:登高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