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重写了柳絮的情志,表达了柳絮的离合和聚散之情。通过柳絮之口,薛宝钗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于青云平步的志向。整首词中,句句咏物,处处有“我”,将物性与情感融为一体。
词的开头就展现了非凡之处:“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柳絮飘舞的地点不再是黛玉笔下的“百花洲”和“燕子楼”,而是富贵气象的“白玉堂前”,这是封建贵族家庭的住宅。柳絮的飘舞姿态也不再是黛玉词中的忧愁和幽恨,而是欢快轻盈、均匀优美的舞姿,流露出欣喜之情。
词的第三句“蜂团蝶阵乱纷纷”进一步烘托了春意喧闹的美好时光,唱出了词人对春光的赞美。与宝玉的《南柯子》词中的“莺愁蝶倦”和湘云的《如梦令》词中的“鹃啼燕妒”相比,薛宝钗的词表达的感情基调完全不同。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这句词表面上借用了苏轼咏杨花词中的“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但在活用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意义。通过反问句式的运用,将苏词中消极的情调转化为积极的精神。同时,这句词也为下片抒写柳絮直上青云的心愿埋下了伏笔。
下片中,词人更加侧重描写了柳絮的情志,表达了柳絮的离合和聚散之情。整首词通过柳絮之口,巧妙地表达了薛宝钗对于青云平步的志向。词中的结构和意境都展现了薛宝钗的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