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的赏析

赏析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是姜夔效法辛弃疾词而又保持自己特色的一首佳作。这首词是在1204年,辛弃疾被派往镇江府时写的。姜夔在这首词中采用了辛弃疾的词韵,并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稼轩的赞扬和对国家兴亡的关切。

词的上片以北固楼前的风景为起点,引出了辛弃疾作为抗金英雄的形象。词中提到江山没有变化,而古代英雄已经逝去。这表达了当前国家需要英雄来抵御外敌、实现中兴的紧迫需求。虽然与辛弃疾的词开头有些相似,但姜夔的写法和意境却各有不同。姜夔运用对仗句写出了扬州被云雾遮隔的景象,以及北固山上的英雄遗迹。他巧妙地将情景与含蓄的境界相结合,展现出雄浑而永恒的韵味。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秋烟中的征骑和寒潮中的船只,它们年复一年地来去,而古代英雄已经逝去。这与辛弃疾的“舞榭”三句有些相似,都表达了对江山寂寞和时势消沉的感慨,但在具体的写法和风格上有所不同。辛弃疾直接地表达了悲壮和沉郁,而姜夔则通过侧面的描写和反衬来表达凄婉和空灵。姜夔在学习稼轩的同时也善于变化,这在这首词中得到了体现。

通过这首词,姜夔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还表达了北方人民对统一的渴望,并激励了辛弃疾完成收复中原的重任。这首词既是对辛弃疾的致敬,也是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和呼唤。


诗文: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相关标签:写人赞美抒情永遇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