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求贤诏的赏析

赏析
地施展才华。因此,刘邦决心要广泛寻求贤才,以实现自己的统治长久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诏书中还提到了刘邦对贤人的赞誉和重视。他称赞贤人的智慧和才能,认为他们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治理国家,抚慰百姓,给予馈赠,保障粮食供应,统领百万之师,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刘邦坦言自己不如子房、萧何、韩信等贤人,正是因为他们的才能和智慧,才使得刘邦能够夺取天下。刘邦还提到了项羽虽有范增之才,却未能善用,最终被刘邦所擒。这一点更加凸显了刘邦对贤才的渴求和重视。

通过这封诏书,刘邦向全国人民宣布了他寻求贤才的决心和意愿。他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贤士大夫加入他的统治团队,共同治理天下,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封诏书也为西汉王朝的求贤政策奠定了基础,为后来大量贤士的重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帝求贤记》这篇文章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清晰地阐述了刘邦求贤的原因、目的和方法。它展现了刘邦对贤才的渴求和重视,以及他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不遗余力地寻求贤才的决心。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历史文献,更是一篇对贤才重要性的赞美和呼吁。


诗文: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
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
年老癃病,勿遣。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求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