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的评析

评析
高适的这首诗描写了历史上范睢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于同情和宽容的看法。

首先,诗中提到了范睢的经历。范睢在战国时期事魏大夫须贾,因被怀疑通齐而受到凌辱,几乎被置于死地。然而,范睢装死逃到秦国,并成功地游说秦昭王,成为相国。这个故事展示了范睢的智慧和勇气,也表现了他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其次,诗中提到了须贾对范睢的怜悯。尽管须贾曾经怀疑范睢并告发他,但当他得知范睢已成为秦相后,他前往谢罪。范睢没有处死须贾,而是因为须贾曾经赠送过他一件绨袍,表示对他的怜悯和同情。这种宽容和大度的行为,使得须贾得以保住性命。

最后,诗中的“尚有”和“应怜”一词,表达了作者对于须贾的同情和怜悯之情。尽管须贾曾经对范睢不利,但他仍然对他保留了一些同情和怜悯之心。这种宽容和大度的态度,给予了须贾第二次机会,也救了他的命。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表达了对于同情和宽容的看法。他认为,人们不应该太势利,太刻薄,而应该宽容和大度。同情和怜悯之心是非常可贵的品质,它们可以改变人们的命运,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的来说,高适的这首诗通过描写范睢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于同情和宽容的看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应该宽容大度,不要太势利,太刻薄。同情和怜悯之心是非常可贵的品质,它们可以改变人们的命运,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诗文: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相关标签:叙事咏史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