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寄子由的赏析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苏轼的《柳湖春晓》进行的解读。全词以苏轼与苏辙同游陈州柳湖的情景为背景,通过描写柳湖的景物和抒发离愁之情,表达了苏轼对苏辙的思念之情。

上片主要描写了柳湖的景物,以柳花飞处为中心,展现了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苏轼通过描写湖面的明净,用刚刚打磨过的镜子来形容,表达了湖水的清澈。同时,他还描写了一些动态的景物,如花飞、麦摇波、飞棹等,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个自在、轻盈的美的境界,烘托出苏轼、苏辙二人游湖时的欢快、悠闲心情。

下片则写出了当前景物,并抒发了苏轼、苏辙二人离合的情思。苏轼描写了眼前的平静、安适的景象,但一想到远在济南的弟弟苏辙,他的心中便波澜突起。最后两句情景交融,抒写了离愁的曲折和深切动人之情。暮云多成了苏轼远望济南的障碍物,表达了他对苏辙的思念之情。篇末提到归去,是因为苏轼、苏辙二人早年曾有隐退的约定,即使日后能如愿以偿,与当前的别离仍有巨大的时间差,因而深感痛苦和无奈,可见离愁的深重。

全词通过上片、下片之间的虚实变化,运用了暗转的写法。上片是由苏轼的回忆所构成的虚境,下片则转换成眼前的实境,而其间未用任何字面加以提示,前后的联络与变化形成了一种暗转,展示了苏轼的写作艺术浓缩的结果。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对苏轼的《柳湖春晓》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揭示了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展现了苏轼对苏辙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文: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相关标签:写景抒情思念画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