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南宋政权的兴起和衰落中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在辛弃疾自隆兴二年(1164)冬或乾道元年(1165)春,江阴签判任满后,他决定离开江阴,开始了一段流寓吴江的生活。这段时间正是他希望能够一展宏图的时候。

辛弃疾在江阴签判任职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人脉资源。然而,由于一些政治斗争和阻碍,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和提拔。这让他感到失望和沮丧,同时也激发了他的雄心壮志。

流寓吴江对辛弃疾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他希望通过离开江阴,能够摆脱过去的困境,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机会。吴江作为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给了他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在吴江的流寓生活中,辛弃疾不仅继续从事政治活动,还投身于文学创作。他以其才华横溢的词章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许多人,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和支持。

这段时间也是辛弃疾献《美芹十论》之后,他希望通过这篇作品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学成就来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机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辛弃疾流寓吴江的背景是他在政治和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他希望通过离开江阴,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这段时间对他的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他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诗文: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相关标签:回忆伤怀孤寂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