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春夜闻笛》是一首描写淮北初春之夜在军中闻笛所引起的思归之情的诗。诗人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想象传说,表达了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夜晚听到军中有人吹笛的情景。此时,春天刚刚到来,山还没有变绿,夜晚仍然寒冷。然而,军中的笛声仿佛是在呼唤春天归来,让人感觉仿佛身处在塞外的风光中。这样的笛声和情景唤起了士卒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让迁客们感到悲伤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的家乡。
接下来的两句则用大雁北归的传说来比喻迁客的心情。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的回雁峰栖息过冬,然后在来年春天飞回北方。诗人理解大雁渴望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羡慕它们只需要等待春天的到来就可以自由地北飞。相比之下,迁客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回到北方。这里表达了遗憾和怨望,迁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还没有随着大自然的春季一同到来。
整首诗以北方边塞的情调为背景,实际上描写的是南谪迁客的怨望,起兴别致有味。通过借用大雁北飞的形象来比喻迁客的无法归乡,寄托了诗人的情感。诗的构思巧妙,感情复杂,形象跳跃,针线致密。题目是《春夜闻笛》,但前两句似乎在描述春天尚未到来,有人吹笛呼唤春天归来,而迁客却因此感到悲伤;后两句则转换了视角,通过回雁峰的传说,想象笛声将春天唤来,一夜之间,大雁都北飞了。这一切都是被笛声所引发的,春天和夜晚成为了表达情感的载体,象征着政治上的冷落遭遇和深切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眼前景物和想象传说的交替叠现,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以人唤春归始,以雁尽北飞结,人留雁归,春天到来却没有温暖人间,表达了无尽的怨望和难以言表的惆怅之情。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题目是《春夜闻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