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首诗以送荆轲为主题,通过描写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场面,以及刺秦王的经过,最后展示了秦王统一中国后的景象。全诗构思宏伟,思想深沉,立意含蓄,风格慷慨悲凉。同时,诗中融合了写景、叙事和议论的元素,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的效果。
首先,诗的开头四句描写了送荆轲的时间和地点。易水河畔是古老的航道,背靠燕国,面对赵国,河水浩荡,两岸白沙无垠。这一描写为送别的背景提供了宏大的开拓感。同时,诗人巧妙地选择了天风萧瑟、草木零落的秋季,以及北国高远幽旷的天空,进一步营造了悲壮的氛围。其中,“送君迢遥西入秦”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对象和目的地,同时也表达了任重道远的深意。
接下来的四句描写了送别时壮观的场面。通过“骊驹一唱心茫茫”这一形象的描写,诗人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这不仅是对古代英雄荆轲的赞美,更是对现实生活中左懋第北上议和的壮举的颂扬。
之后的四句描写了刺秦王的经过,通过再次描写荆轲的悲剧,表达了对左懋第遇害的痛悼之情。
最后的四句描写了秦王一统中国后的景象,天下宝物都集中在秦宫,美女钟鼓繁多如云霞。这一描写暗示了邪恶战胜正义的情况,类似于清朝灭亡明朝的情景。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希望的情感,认为像荆轲、高渐离这样的英雄虽然已经逝去,但博浪沙椎击秦王的张良终将再次出现。诗的结尾以“浩茫”之思结束,传达了陈子龙救亡图存的坚定决心。
整首诗的结构宏伟,思想深沉,立意含蓄。风格慷慨悲凉,融合了写景、叙事和议论的元素。写景部分创造了情感氛围,叙事部分抒发了情感,而结尾的议论将情感推向高潮。整首诗的写景、叙事和议论都统一在总体的情感节奏中,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的效果。
诗文: 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沙浩浩。
送君迢遥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
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一唱心茫茫。
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飒沓飞清霜。
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
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
可怜六合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
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