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金山画像的赏析

赏析
这首诗以自嘲的口吻,抒写了诗人一生的漂泊和遭贬的经历。诗人面对自己的画像,回忆过去,感慨万千。诗中的语言苍凉而富有庄重,言辞尽显诗人的豪放和深情。

苏轼的诗歌风格清新豪健,独具一格。这首诗更是令人惊叹,一开始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死灰之感,与他一贯旷达豪爽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了解了诗人的经历和心情后,不禁对他的悲伤之情产生深切的同情。

写这首诗时,苏轼已经年过花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经历了几起几落,失意和坎坷。即使有着浩瀚之气,也只能化为壮志未酬的长叹。诗人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接下来的描述“身如不系之舟”指的是诗人晚年生活的漂泊不定,抒发了他对流浪的忧伤情怀。如果仅仅是抒写人生的苦闷,苏轼就不会成为令人发笑的“东坡老”。他不会,也不愿意在悲伤中沉沦。

接下来的两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转变了忧伤的情调,用旷达的态度来代替失意的哀愁,展现了诗人的自我解脱之力。苏轼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并不在于担任礼部尚书或祠部员外郎的时候,更不在于他曾经在阀州、徐州、密州担任知府的时候。恰恰在于被贬谪的三州。这是“满纸荒唐言”,然而这位“东坡看”最能够“白首忘机”。尽管失意和坎坷,他却毫不减少自己的豪放本色,真是不可救药的浪漫。最后两句语带诙谐,自我调侃,却也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此刻微妙的心情。

整首诗既庄重又含有谐趣,直接而又曲折。展现了苏轼独特的风格。读者读之会感叹不已,极易受到感染。


诗文: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相关标签:追忆抒情壮志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