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周颂·潜》是一首祭祀诗,通过描写鱼的数量和品种,展现了当时渔业的繁荣和成就。诗中提到的潜置于水底的柴草堆,虽然简单,却吸引了大量的鱼类聚集。这种养鱼方法可能是当时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生产措施。诗中还歌颂了漆、沮二水的风景资源,以及公刘的功德。这些赞美隐藏在字里行间,如同“潜”的设置,透露出波纹般的韵味。
诗中的“以(鱼)享以(鱼)祀,以介景福”表达了饮水思源和祈求福佑的祭祀行动。如果将鱼换成其他祭品,诗的意蕴将大大减弱,整首诗也会失去连贯性。尽管最后一句没有直接写出鱼,但鱼仍然存在,因为“鱼”与“余”谐音。诗中描述的祭祀活动每年冬季一次,隔年春季又一次,都使用鱼作为祭品。这可以推断出,至今仍广泛流传的“年年有鱼(余)”年画和民间除夕席上对鱼不动筷而让它完整地留进新年的习俗,与《周颂·潜》所描写的祭祀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周颂·潜》应被视为民俗史上的重要资料,其中所祈之福即为“余”。
尽管《周颂·潜》篇幅简短,但列举了六种鱼的名称;具体描写了漆、沮二水,却隐去了祭祀对象公刘的名字;描述了王室的祭祀活动,却与民间风俗息息相关。这些都展示了作者调动艺术手法的巧妙之处,使本来在《诗经》中相对枯燥的颂诗成为生动形象、意蕴丰富、富有趣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