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游松风亭的赏析

赏析
这篇文章是对苏轼的《记游》进行的赏析。文章指出,苏轼在这篇文章中并非只是叙述游历经过和松风亭的由来及四周的景物,而是通过思考“如何得到”,悟出了世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的道理。苏轼通过即时放下,随遇而安的态度,表达了他从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中触动外物,偶然得到的旷达心态。即使面对沮丧的遭遇,苏轼能够换个角度思考,豁然开朗,从而得到解脱。这种思考方式在苏轼的贬谪过程中也不断表现出来,既是对生活困境的积极反抗,又是对精神品格的保持和提升。

文章赏析了苏轼在《记游》中所表达的自得心情。苏轼在文章中描述了他由“思欲就亭止息”到悟出“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后的自得心情。他对作出决定后的解脱感到满足,并想象了如果其他人也能悟到这一点,将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这种自得实际上是对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的肯定。文章并不追求情节的完整和事理的严密,而是随着思绪的变化,以平淡通俗的语言表达出苏轼坦诚、天真、达观、有趣的一面。

文章还赞赏了苏轼在《记游》中的写作技巧。苏轼的思绪变化跌宕起伏,顿挫有致。他能够用家常话表达深刻的道理,使文章更加真实亲切。同时,苏轼还运用了几处宋时口语,增加了艺术效果,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苏轼的形象,听到他的声音。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对苏轼的《记游》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指出了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并赞赏了苏轼的写作技巧。


诗文: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相关标签:写景山水抒情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