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游松风亭》原文赏析

  • yóu
    sōng
    fēng
    tíng
  • [
    sòng
    dài
    ]
    shì
  • cháng
    huì
    zhōu
    jiā
    zòng
    sōng
    fēng
    tíng
    xià
  • jiù
    tíng
    zhǐ
  • wàng
    tíng
    shàng
    zài
    weì
    shì
    dào
    liáng
    jiǔ
    yuē
    jiān
    yǒu
    shèn
    xiē
    chù
    yóu
    shì
    guà
    gōu
    zhī
    jiě
    tuō
  • ruò
    rén
    suī
    bīng
    zhèn
    xiāng
    jiē
    shēng
    leí
    tíng
    jìn
    tuì
    退
    dāng
    nín
    shí
    fáng
    shú
    xiē

原文: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相关标签:写景山水抒情乐观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时,一样能放下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

注释:松风亭:在广东省惠阳县东弥陀寺后山岭上。
尝:曾经。
寓居:暂居。
惠州:今广东惠阳县。
嘉祐(yòu)寺:故址在白鹤峰以东,明代改建城隍庙。
纵(zòng)步:放开脚步走。
就:靠近。
止息:停下来休息。
宇:屋檐。
木末:树梢。
意谓:心里说,文中有“心想”之意。
由是:因此。
虽:即使。
兵阵:两军对阵交锋。
死敌:死于敌手。
死法:死于军法。
恁(nèn)么时:这时候。
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记游松风亭》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当时哲宗刚刚亲政,而章悖成为了朝廷的重要官员。与此同时,著名文人苏轼因为某种原因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被迫离开了他熟悉的环境。他被贬到了惠州,这个地方位于今天的广东惠州。十月的某一天,苏轼到达了惠州,并且在嘉祐寺安顿下来。在他居住期间,他游览了当地的松风亭,并在此地创作了这篇文稿。 《记游松风亭》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文章是对苏轼的《记游》进行的赏析。文章指出,苏轼在这篇文章中并非只是叙述游历经过和松风亭的由来及四周的景物,而是通过思考“如何得到”,悟出了世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的道理。苏轼通过即时放下,随遇而安的态度,表达了他从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中触动外物,偶然得到的旷达心态。即使面对沮丧的遭遇,苏轼能够换个角度思考,豁然开朗,从而得到解脱。这种思考方式在苏轼的贬谪过程中也不断表现出来,既是对生活困境的积极反抗,又是对精神品格的保持和提升。

文章赏析了苏轼在《记游》中所表达的自得心情。苏轼在文章中描述了他由“思欲就亭止息”到悟出“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后的自得心情。他对作出决定后的解脱感到满足,并想象了如果其他人也能悟到这一点,将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这种自得实际上是对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的肯定。文章并不追求情节的完整和事理的严密,而是随着思绪的变化,以平淡通俗的语言表达出苏轼坦诚、天真、达观、有趣的一面。

文章还赞赏了苏轼在《记游》中的写作技巧。苏轼的思绪变化跌宕起伏,顿挫有致。他能够用家常话表达深刻的道理,使文章更加真实亲切。同时,苏轼还运用了几处宋时口语,增加了艺术效果,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苏轼的形象,听到他的声音。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对苏轼的《记游》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指出了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并赞赏了苏轼的写作技巧。 《记游松风亭》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书临皋亭

宋代 苏轼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
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
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初到黄州

宋代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菩萨蛮·黄鹤楼

近现代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