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自己都觉得好笑,一生都为了谋生而四处奔忙,等到老了才发现这一生的事业是多么荒唐可笑。长江环绕着城郭,深知江鱼的味道美味可口,茂密的竹子遍布山野,只觉得阵阵笋香扑鼻而来。被贬逐的人,当然可以被安置在员外的位置上,作为诗人的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这样的职位。我感到惭愧的是,我劝说政事已经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的岸禄,领取压酒囊这样的东西。
注释:为谋生糊口:语意双关,既指因为言事和写诗而获罪,又指为了谋生而奔波劳碌,并呼应下文的“鱼美”和“笋香”的口腹之美。
郭:城墙外的地方。
贬逐的人:被贬谪的人,作者自称。员外: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的检校官也属于这一类,因此称之。
水曹郎:隶属于水部的郎官。
尚费官家压酒囊:作者自注:“检校官通常会得到退酒袋。”压酒囊指的是压榨酒滤渣的布袋。宋代官俸的一部分是以实物来抵数的,这被称为折支。
《初到黄州》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苏轼在1079年被押赴台狱勘问后的经历。苏轼在被释放出狱后被任命为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但被禁止签署公文,被御史台派人转押到黄州。苏轼于次年的正月初一离开京师,于二月一日到达黄州,并居住在定惠院,与僧人一起吃素。这首诗是苏轼初到黄州时创作的。 《初到黄州》创作背景详情»
多,但诗人仍然心存感激,不敢贪图功名利禄。这种淡泊名利、宽容待人的品质,使得苏轼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整首诗以自嘲的口吻开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曾经的失败和困境的反思。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过去的挫折,而是以平静、旷达的态度面对逆境。他展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能够从困境中找到乐趣,从苦难中寻找希望。这种精神使得他在政治低谷时期依然能够在文学创作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诗中还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对自然的热爱。他描述了黄州的美食和竹子的香味,表达了对新环境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使得他能够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他不以自己没有为国家出力而感到愧怍,反而感激国家给予的待遇。他不贪图功名利禄,宁愿过简朴的生活,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淡泊。这种品质使得他在历史上成为一个令人钦佩的人物。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初到黄州时的复杂心情,同时也展现了他豁达、乐观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品质。他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过去失败的反思,但并没有沉溺于挫折,而是以平静、旷达的态度面对逆境。他展现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的个人心境,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初到黄州》赏析详情»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