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鲁迅在1900年秋天创作的,他将它赠送给了自己的弟弟们。最早发现这首诗的是周作人的日记,它被附录在了辛丑年的附录中,并署名为戛剑生。在鲁迅逝世后,这首诗被收录在《鲁迅全集》的第八卷《集外集拾遗补编》中。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1900年秋天,那个时候正值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国家面临着外来侵略和内部动乱的双重压力。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充满了不安和不确定性,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鲁迅作为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对于这个时期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遭遇有着深刻的触动。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于弟弟们的关怀和祝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和思考。
这首诗的署名为戛剑生,可能是鲁迅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份而使用的化名。在当时,鲁迅的思想和观点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相悖,他可能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选择了使用这个化名来发表自己的作品。
这首诗的收录在《鲁迅全集》的第八卷《集外集拾遗补编》中,也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和价值。鲁迅的作品一直以来都对于中国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和研究,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1900年秋天,鲁迅赠送给了自己的弟弟们。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同时也展现了鲁迅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关切和思考。这首诗的收录在《鲁迅全集》中,进一步彰显了它的重要性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