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首词以水仙花为主题,但并没有直接点出。作者巧妙地使用比喻的手法,将水仙花与湘水女神相比,将水仙花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灵气。通过这种手法,作者展示了自己熟练运用比喻的能力。在开头的三句中,作者使用了三个“湘”字,借湘水女神来比喻水仙花。这不仅增加了神话色彩,还能唤起读者对美的联想,与题目“水仙”相呼应。在描写水仙花出现的时候,作者使用了“云”、“月”等词语来烘托氛围,创造了一种云月朦胧的静美景象。而“梦”、“吟”、“吊”则表达了作者对水仙花的向往和爱慕之情。这三句虽然只有九个字,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具有特定神话氛围的艺术境界。接下来的“有谁见”三句,描写了水仙的美丽形象,读者眼前浮现出一位轻盈娇羞的神女。而“罗袜”、“凌波步”则借用了曹植《洛神赋》中的描写,表现了水仙的轻盈和纯洁。通过提出质问的方式,作者创造了新意,将罗袜无尘的形象展现出来,写出了一个纤尘不染的美女形象。接下来的“凌波”、“步弱”形容了女性的轻盈步履,同时也借指水仙花根植于水中,婷婷立于水面,宛如凌波仙子。而“背人”一句则通过形容神女的娇羞情态,进一步展现了她的美丽。接下来的“六铢”一词指的是六铢衣,佛经中称忉利天衣重六铢,是一种极薄极轻的衣服,用来表现水仙的体态之美。最后的“娉娉”两句从姿态、颜色、质地等方面描写了水仙花的美,仍然是以美女比喻。作者先用“晕”字描绘了水仙花的颜色,再用“玉色”形容其质地,以及“轻明”来形容其薄如鲛绡、莹如润玉。这几句词语展示了作者细致观察和精细运笔的能力。通过上片的描写,作者巧妙地借用神女形象来传神地描绘了水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