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梦湘神,吟湘神,追怀湘神,罗袜无尘。植根水中,婷婷立于水面,宛如凌波仙子,身披薄薄轻纱无盛娇羞。体态娉娉袅袅,色如娇黄,莹如润玉。
注释:湘灵:即湘水女神,传说舜的二妃娥皇、女英死后为湘水之神。
六铢:六铢衣,佛经中称忉利天衣重六铢,是一种极薄极轻的衣服,由此可见其体态的绰约,这里用来表现水仙体态之美。
香心静:写花,香而静。
波心冷:写水仙所居之水,水仙冬生,黄庭坚称为“寒花”,故写水用“冷”字。
客心:即旅居异乡的心情,盖亦羁旅之人。
瑶京:此指神仙所居的宫室。
《金人捧露盘·水仙花》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词以水仙花为主题,但并没有直接点出。作者巧妙地使用比喻的手法,将水仙花与湘水女神相比,将水仙花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灵气。通过这种手法,作者展示了自己熟练运用比喻的能力。在开头的三句中,作者使用了三个“湘”字,借湘水女神来比喻水仙花。这不仅增加了神话色彩,还能唤起读者对美的联想,与题目“水仙”相呼应。在描写水仙花出现的时候,作者使用了“云”、“月”等词语来烘托氛围,创造了一种云月朦胧的静美景象。而“梦”、“吟”、“吊”则表达了作者对水仙花的向往和爱慕之情。这三句虽然只有九个字,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具有特定神话氛围的艺术境界。接下来的“有谁见”三句,描写了水仙的美丽形象,读者眼前浮现出一位轻盈娇羞的神女。而“罗袜”、“凌波步”则借用了曹植《洛神赋》中的描写,表现了水仙的轻盈和纯洁。通过提出质问的方式,作者创造了新意,将罗袜无尘的形象展现出来,写出了一个纤尘不染的美女形象。接下来的“凌波”、“步弱”形容了女性的轻盈步履,同时也借指水仙花根植于水中,婷婷立于水面,宛如凌波仙子。而“背人”一句则通过形容神女的娇羞情态,进一步展现了她的美丽。接下来的“六铢”一词指的是六铢衣,佛经中称忉利天衣重六铢,是一种极薄极轻的衣服,用来表现水仙的体态之美。最后的“娉娉”两句从姿态、颜色、质地等方面描写了水仙花的美,仍然是以美女比喻。作者先用“晕”字描绘了水仙花的颜色,再用“玉色”形容其质地,以及“轻明”来形容其薄如鲛绡、莹如润玉。这几句词语展示了作者细致观察和精细运笔的能力。通过上片的描写,作者巧妙地借用神女形象来传神地描绘了水仙花。 《金人捧露盘·水仙花》赏析详情»
高观国是南宋时期的词人,字宾王,号竹屋,出生地为山阴(今浙江绍兴)。关于他的生卒年份目前不详。他生活在南宋中期,与姜夔的年代相近。他与史达祖是好友,经常相互唱和,他的词也和史达祖一样有名,当时被称为“高,史”。
尽管高观国的成就不及史达祖,但他的作品也有一些值得重视的地方。他擅长创造名句和警句,例如“香心静,波心冷,琴心怨,客心惊”和“开遍西湖春意烂,算群花、正作江山梦”,这些句子后来被后人广为传诵。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无法看出他有仕宦的痕迹,所以大概可以推断他是一位以填词为业的吟社中人。他被认为是“南宋十杰”之一,他的词集名为《竹屋痴语》。
越山云,越江水,越王台。个中景、尽可徘徊。凌高放目,使人胸次共崔嵬。黄鹂紫燕报春晚,劝我衔杯。
古时事,今时泪,前人喜,后人哀。正醉里、歌管成灰。新愁旧恨,一时分付与潮回。鹧鸪啼歇夕阳去,满地风埃。
湿苔青,妖血碧,坏垣红。怕精灵、来往相逢。荒烟瓦砾,宝钗零乱隐鸾龙。吴峰越山献,翠颦锁、苦为谁容。
浮屠换、昭阳殿,僧磬改、景阳钟。兴亡事、泪老金铜。骊山废尽,更无宫女说元宗。角声起,海涛落,满眼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