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的赏析

赏析
蜀局势,同时也表达了杜甫对友谊和社会正义的思考和呼吁。

在《草堂》中,杜甫通过对徐知道乱蜀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历史真相的准确把握。他深入分析了徐知道乱蜀的原因,揭示了义士的愤怒和纪纲的混乱,以及汉、蕃相互勾结的情况。他还详细描述了乱象的复杂情况,如布衣们拥有专城居的现象,以及贼谋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的揭露。通过这些描写,杜甫展示了他对历史事件的广度和深度,使得《草堂》成为了一篇诗史。

特别是在描写“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虞”这一句中,杜甫不仅深刻地表达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还展现了他的痛愤之情。他站在审判台上,面对着无人性的魔鬼,怒斥他们的罪行。通过使用“尔”字,杜甫表达了他坚定的立场和对魔鬼的申斥。这种描写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杜甫对战乱的愤怒和对受害者的同情。

然而,《草堂》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历史事件的准确描写和对战乱的痛愤表达,还在于它融入了杜甫对严武友谊的思考和呼吁。杜甫希望严武能够面对冷酷的现实,认真思考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的原因。他呼吁整顿纪纲,厉行国家法令,以避免重蹈覆辙。通过将友谊和社会正义融入对蜀乱的回忆,杜甫在《草堂》中展示了他对友谊和社会稳定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期望。

综上所述,《草堂》不仅是一篇诗史,通过对徐知道乱蜀的描写,展示了杜甫对历史真相的准确把握。同时,通过对战乱的描写和对友谊的思考,杜甫表达了他对战乱的痛愤和对社会正义的呼吁。这使得《草堂》在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诗文: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
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
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
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
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
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
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
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
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
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
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无辜。
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
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
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
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
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
不忍竟舍此,复来剃榛芜。
入门四松在,步屟万竹疏。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
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
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
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
飘摇风尘际,何地置老夫。
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
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


相关标签:抒情感慨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