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阴山和人韵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古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1219年,当时金宣宗兴定三年,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出征西域。在他们经过阴山的途中,与全真道士丘处机相遇并结识。丘处机是一位精通道术的道士,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武艺而闻名于世。

耶律楚材对丘处机的修行和境界深感敬佩,他们在旅途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丘处机向耶律楚材介绍了全真道的理念和修炼方法,使他对道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耶律楚材也向丘处机展示了自己的武艺和军事才能,两人在彼此的交流中互相启发和成长。

在经过阴山的一天晚上,耶律楚材和丘处机一起欣赏着山间的美景。丘处机忽然吟起了一首诗,他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耶律楚材被丘处机的才情所折服,他决定以丘处机的韵律为基础,创作一首表达他对丘处机和道家思想的敬仰之情的诗歌。

于是,耶律楚材开始了他的创作。他用优美的七言古诗形式,表达了对丘处机的赞美和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和追求。他以山水为背景,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宏伟,以此来凸显丘处机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

这首七言古诗成为了耶律楚材对丘处机的一种纪念和致敬,也成为了他对道家思想的一种表达和追求。这首诗在当时广为流传,被后人称为经典之作,成为了耶律楚材和丘处机之间深厚友谊的见证。它也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和欣赏的文化遗产,传承着耶律楚材和丘处机的精神和智慧。


诗文: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
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
万倾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
六丁何事夸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
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
细路萦纡斜复宜,山角摩天不盈尺。
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
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
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
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
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
君成绮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
遥思山外屯边兵,西风冷彻征衣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