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桃源送人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武陵桃源送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避世而居的理想乐园,这个乐园是一群人在秦朝乱世中逃离尘嚣而建立的。这个乐园被称为桃花源,人们在那里过着宁静祥和的生活,与外界隔绝。这个故事在唐代广为流传,成为了一个理想化的境地。

在唐代,许多诗人受到《桃花源记》的启发,纷纷创作了以桃花源为题材的诗歌,以赞美这种仙境般的生活。其中,武陵源作为桃花源的一部分,成为了诗人们创作的重要对象。这些诗歌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桃花源记》中的意象,而且对于初唐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时的唐朝社会盛行道教,加上社会的繁荣和人们对生命短暂的忧郁,使得许多笃信道教的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描绘了近乎幻觉式的想象。他们通过描绘武陵源的美景和仙化意象,表达了对于理想生活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据刘中文先生考证,在现存的唐人诗词中,以“桃花源”为题的作品达21题24首之多。而包融的《武陵桃源送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首诗通过描绘武陵源的美景和仙境般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地的向往,并将这种向往融入到送别的情感之中。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浪漫想象和绚丽色彩,还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超脱尘世的追求和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文: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相关标签:送别写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