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桃源送人》原文赏析

  • líng
    táo
    yuán
    sòng
    rén
  • [
    táng
    dài
    ]
    bāo
    róng
  • líng
    chuān
    jìng
    yōu
    xiá
    zhōng
    yǒu
    quǎn
    qín
    rén
    jiā
  • xiān
    shí
    jiàn
    zhě
    weí
    shuí
    yuán
    shuǐ
    jīn
    liú
    táo
    huā

原文: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相关标签:送别写狗

译文及注释

译文:进入幽静的武陵源后,村落中鸡犬处处,是那秦时人家。最先见到这幅美景的是谁呢?如今武陵源的水流动依旧,桃花也重开了。

注释:幽遐:僻远;深幽。耶:文言疑问词,相当于“呢”或“吗”。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进入幽静的武陵源后,村落中鸡犬处处,是那秦时人家。最先见到这幅美景的是谁呢?如今武陵源的水流动依旧,桃花也重开了。

注释:幽静(幽遐):僻远而深幽的。耶:文言疑问词,相当于“呢”或“吗”。 《武陵桃源送人》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武陵桃源送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避世而居的理想乐园,这个乐园是一群人在秦朝乱世中逃离尘嚣而建立的。这个乐园被称为桃花源,人们在那里过着宁静祥和的生活,与外界隔绝。这个故事在唐代广为流传,成为了一个理想化的境地。

在唐代,许多诗人受到《桃花源记》的启发,纷纷创作了以桃花源为题材的诗歌,以赞美这种仙境般的生活。其中,武陵源作为桃花源的一部分,成为了诗人们创作的重要对象。这些诗歌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桃花源记》中的意象,而且对于初唐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时的唐朝社会盛行道教,加上社会的繁荣和人们对生命短暂的忧郁,使得许多笃信道教的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描绘了近乎幻觉式的想象。他们通过描绘武陵源的美景和仙化意象,表达了对于理想生活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据刘中文先生考证,在现存的唐人诗词中,以“桃花源”为题的作品达21题24首之多。而包融的《武陵桃源送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首诗通过描绘武陵源的美景和仙境般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地的向往,并将这种向往融入到送别的情感之中。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浪漫想象和绚丽色彩,还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超脱尘世的追求和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武陵桃源送人》创作背景详情»

包融

根据提供的内容,可以整理补充如下:

包融是唐代的一位诗人,活动在开元初年。他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一起被称为吴中四士。张九龄对包融非常赞赏,称他为怀州司马,并且后来升迁为集贤直学士和大理司直。包融有两个儿子,分别是何和佶,后世称他们为二包,并且他们也各自有自己的诗集。目前,包融的诗作中仅存有八首。此外,还需要补充包融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信息。

猜您喜欢

春夕

唐代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赠诸游旧诗

南北朝 何逊

弱操不能植,薄伎竞无依。
浅智终已矣,令名安可希。
扰扰从役倦,屑屑身事微。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一涂今未是,万绪昨如非。
新知虽已乐,旧爱尽暌违。
望乡空引领,极目泪沾衣。
旅客长憔悴,春物自芳菲。
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
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

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诗

南北朝 何逊

客心愁日暮,徙倚空望归。
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晖。
独鹤凌空逝,双凫出浪飞。
故乡千余里,兹夕寒无衣。

鞠歌行

唐代 李白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宋代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