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原文赏析

  • yuè
    chū
    gàn
    guò
    huáng
    tān
  • [
    sòng
    dài
    ]
    shì
  • qiān
    wài
    èr
    máo
    rén
    shí
    tān
    tóu
    shēn
  • shān
    huān
    láo
    yuǎn
    mèng
    míng
    huáng
    chén
  • cháng
    fēng
    sòng
    tiān
    fān
    zhōu
    jiǎn
    shí
    lín
  • biàn
    便
    guān
    chōng
    shuǐ
    shǒu
    shēng
    zhǐ
    lüè
    zhī
    jīn

原文: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相关标签:抒情仕途

译文及注释

译文:这是一个从七千里外被贬谪而来的毛发斑白的人,就像一叶孤舟在险恶的十八滩上漂泊。思念故乡的山水使我忧思成梦,而地名叫做惶恐滩更让我忧伤。长帆受风,像是肚腹鼓起,雨水暴涨,水流石上的波纹不再可见。我应该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我一生经历了太多的风浪。

注释:二毛人:指黑白头发兼杂的老年人。
十八滩:在赣江险处,其中之一就是惶恐滩。
孤臣:指失势无援的臣子。
帆腹:帆受风,鼓起像肚腹,因此称为“帆腹”。
石鳞:像鱼鳞一样的石头。
知津:出自《论语·微子》,意为询问渡口,后来常借用作请求指点。这里的“知津”即指识途,具有双关语意。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时期,新党重新被大宋朝廷起用,而元祐旧臣遭受打压的情况。在这个时期,苏轼担任河北定州知州,但后来被贬官到广东英州、广西宁远军、广东惠州。在苏轼赴惠州的途中,他乘船经过江西万安县的惶恐滩。面对险滩和前途的不确定性,苏轼以达观的精神,写下了这首诗。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心态面对,表现出自己的豪放和幽默。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诗人晚年的凄凉和坚韧,以及他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诗中运用了谐音双关修辞手法,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深度,使读者产生无穷的兴味。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山人劝酒

唐代 李白

苍苍云松,落落绮皓。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
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
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
欻起佐太子,汉王乃复惊。
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
举觞酹巢由,洗耳何独清。
浩歌望嵩岳,意气还相倾。

东武吟

唐代 李白

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
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
白日在高天,回光烛微躬。
恭承凤凰诏,欻起云萝中。
清切紫霄迥,优游丹禁通。
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
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
宝马丽绝景,锦衣入新丰。
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
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
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
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
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
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
闲作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

千年调·卮酒向人时

宋代 辛弃疾

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学人言语,未会十会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