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对黄州贬居生活的感慨和对自身命运的担忧。整篇赏析通过对梨花的描写和喻示,展现了苏轼对自己处境的豁达和对未来的期望。
在上片中,苏轼通过反衬手法,将梨花与红杏、夭桃进行对比,突出了梨花的高洁和独特。红杏和夭桃已经凋谢,而梨花却独自盛开,展示了梨花在暮春季节的独特地位。同时,苏轼以兰麝来衬托梨花的清香,显示了梨花的自然魅力。虽然兰麝是花中之王和香中之首,但与“自然透骨生香”的梨花相比,兰麝显得逊色。这种反衬进一步突出了梨花的名贵地位和观赏价值。
在下片中,苏轼运用正喻手法,将梨花的品格喻示为他和他的友人们的品格。他们一起饮酒赏花,享受酒花香醉的快乐。苏轼通过“对酒莫相忘”这句领颔句,将酒与花、佳人和酴醾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他们的欢乐和情趣。然后,苏轼点题,表达了他对梨花的担忧。他担心长笛吹落梨花,同时也担心自己的命运是否能像宁王一样不被吹落。这里,苏轼以梨花隐喻自己,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担忧和对宁王贤明的赞美。
整篇赏析的笔法奇特,运用了丰富的喻示手法。通过对梨花的描写和喻示,苏轼展现了自己贬居黄州后仍然保持洁白梨花般的旷达情怀。他通过梨花的形象,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豁达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他也通过梨花隐喻自己,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担忧和对贤明的向往。整篇赏析通过对梨花的赞美和喻示,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思想和情感。